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9 老王
基础知识检测
一、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丈夫是________,字_______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________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二、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三、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课内阅读检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解释下列词语
(1)镶嵌:
(2)滞笨:
(3)愧怍:
2.“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
3.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4.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5.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6.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拓展阅读检测
(一)老妪
梁晓声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的一种美德等……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猬琐的……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老妪( ) 招徕( ) 佝偻( )( )
体恤( ) 猬琐( )( )
2.给文中结尾的“尊贵”一词找一个反义词。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4.文中对老妪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段?
5.《老王》与《老妪》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二)
一次课堂上做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效果不十分好。下课后,曹老师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教室。下午刚要放学,(A)只见曹老师拿着实验仪器歉意地出现在教室门口,a“请大家晚走一步,上午的实验没做好,中午我想了想是因为玻璃管在作怪,我想了个弥补的办法……”没等老师的话说完,同学们自动地回到座位上。(B)不知是哪位同学关上了灯,也不知是谁拉上了窗帘。苍白色的火焰“突”地燃起来了!在教室里,(C)它显得格外明亮。b火光一闪一闪地映着曹老师兴奋的脸庞,几滴汗珠滚过她额上浅浅的皱纹……蓦地,掌声响起来了,经久不息!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加粗字的含义。
①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久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静悄悄的”是从文中ABC三处中的( )处抽出来的。
3.文中划曲线的地方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①a处:________。②b处:________。
4.这段文章运用的叙述人称是________。
5.“曹老师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教室”,老师“思”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弥补这个实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检测
一、杨绛;钱钟书;默存;《围城》
二、1.武(伍) 慌(惶) 2.辰(晨)带(代) 3.证(症)杆(肝)
三、C
课内阅读检测
1.(1)镶嵌:这里指老王好像被嵌入门框中一样。(2)滞笨:呆滞笨拙 (3)愧怍:惭愧。
2.不能。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4.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告别于人世了。)
5.“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6.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拓展阅读检测
(一)老妪
1.yù lái gōu lóu xù wěi suǒ
2.猥琐
3.“我”的思想情绪的变化。
4.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如“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动作描写:“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递给我两毛钱……”;细节描写,如“袖着手。”)
5.都在表现一些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却有一颗善良的、诚恳的金子般的心。相比之下,“我们”就显得过于“做作”“猥琐”了
(二)
1.①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若,好像 ②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息,停止,没有的意思
2.B
3.①语言描写 ②外貌描写
4.第三人称
5.实验没有成功究竟是什么原因
6.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把这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说明曹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很强
7.说明学生被曹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所感动,用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