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2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28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1 20:40:40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
名著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和
北京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小说和
戏剧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戏剧:汤显祖 《牡丹亭》“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复习反馈: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明《流民图》看完这两幅图景,同学们有何感想?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明朝的灭亡。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
2.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
3.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预习重点】李自成推翻明朝
【预习难点】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起义原因:口号: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闯王
李自成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兵入关:满洲兴起:发展:明朝的灭亡表现:预习提纲:1.政治腐败
表现:
①皇帝:
②皇室内部:
③大臣们: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神宗东林党争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勾心斗角,纷争不已;结党营私,争权夺利。2.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因果关系)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纪松弛,各级____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_,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______________。明代《流民图》局部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
月像木匠一样制作
木器,朝政全都交
给宦官魏忠贤。于
是,魏忠贤权倾朝
野,人称“九千岁”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一个不少(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回顾所学历史,在哪些朝代出现过宦官专权的局面?东汉末年;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想一想? 1.起义原因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③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响”、训练军队的“练响”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响”,合称“三响”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服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李自成李自成(1606.9.22 — 1645年):1630年,跟随高迎祥起义。1636年被推为“闯王”。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陕北起义:进入中原:提出____________口号攻入西安:____年建立_____政权攻克北京:____年攻占北京明朝灭亡:_______自缢明朝灭亡3、李自成起义经过“均田免赋”大顺16431644崇祯帝1627年1643年
大顺政权1644年攻入京师,明朝灭亡1644年
张献忠称帝1645年李自成牺牲地李自成进北京后,张献忠的农民军占领成都,建立政权。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合作探究李自成起义的意义1、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2、“均田免赋”反映了群众反对财产贫富不均和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标志农民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1644年李自 成农民起义军 攻陷北京,明 朝崇祯帝自杀, 明朝灭亡。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山海关。清军击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占北京。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努尔哈赤
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1626皇太极继位 1644年清朝统治全国开始的时间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
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知识拓展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起义原因:口号: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闯王
李自成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兵入关:满洲兴起:发展:明朝的灭亡均田免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努尔哈赤、皇太极)课堂小结: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皇太极 1636年 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清朝统治全国努尔哈赤 1616年 建立后金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名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朝代建国统一各部改国号都城元朝清朝成吉思汗
(铁木真)忽必烈元大都努尔哈赤清皇太极沈阳(后迁都北京)1、明朝皇帝中,在位48年,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不批奏疏,政事乏力。这位皇帝是 ( )
A、明宪宗 B、明神宗
C、明武宗 D、明熹宗
2、“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政治危机的表现为 ( )
A、土地兼并严重 B、皇帝昏庸腐朽
C、奸臣把持朝政 D、宦官徇私枉法BA3、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首先揭竿而起,揭开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的地区为(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西
4、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的将领是 ( )
A、皇太极 B、吴三桂
C、戚继光 D、阿骨打 C B陕北
李自成
均田免赋
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严肃军纪,收缴赃款,严惩罪大恶极的贵族、官僚 8.满洲原名女真,他们最早居住在什么地方?9.什么时候兴起的?10.杰出首领是谁?生活在东北地区。 明朝后期 努尔哈赤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僖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云南木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材料三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末土地兼并严重针对土地兼并严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口号。闯王受到人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