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16 10: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
湖南祁阳四中 陈晗
【教学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知识梳理】
一、背景
1、客观条件:
A.《辛丑条约》的签订 → 危机的不断加深
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客观上推动了 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
2、主观条件:
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 发展, 力量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 思想的传播(历史条件、思想武器、宣传中心、代表人物)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 等学说;
重要阵地: 和 ;代表人物: 、 和 ;
组织基础: 等革命团体和 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 ①时间: 年 月 ②地点:
③政治纲领: 、 、 、 。后来,孙中山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 》
⑤性质:近代中国 统一的 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起义最为壮烈。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群众基础: 四川的 。
二、爆发:武昌起义
年 月 日,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史称“辛亥革命”。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 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 ③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 的宪法。意义:具有 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五、历史功绩: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革命。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 ”,客观上沉重地打击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上册
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其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中的哪些内容是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但它又隐瞒了什么本质问题?
问题探究二: 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材料4: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1)材料1: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2)材料2: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
(3)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
(4)材料4反映什么现象?
问题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对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三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问题探究四: 阅读下列材料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课堂反馈练习】
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
A.成立的时间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2.右图是当时讽刺四国银行团别有用心的漫画《铁路之险象》,对此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列强想得到中国的筑路权
B.中国的筑路技术非常落后
C.民间集资自办的铁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
经济侵略
D.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
3.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控制着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根本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摧毁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朝换代,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政权
C.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6.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7.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其中“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B.国民大革命失败
C.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D.维护民主共和体制
8.辛亥革命实现了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它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课后反思】
第13课教学案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一: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
(3)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
(4)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无阶级的区别是不可能的,它隐藏了阶级压迫的社会本质。
问题探究二:
(1)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2)经济工业化 (3)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革除陋习促进社会风俗的变化。
问题探究三:
(1)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材料一的基本观点。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代理人,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还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问题探究四:
(1)甲: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丙: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课堂反馈练习:
D B D C C A C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