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16 1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湖南祁阳四中 陈晗
【教学目标】
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标志、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课前知识梳理】
一、五四风雷——五四精神:团结、进步、爱国(核心)、科学
1、背景:(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5)导火线: 。
2、 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主要斗争形式 结果
第一阶段 1919.5.4-6.5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签和约。
第二阶段 6.5以后
3、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 的革命运动;
(2)特点: 是先锋、 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 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思想基础: 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3)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共;(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
(1)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2)内容:●大会通过 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党的中心任务: ●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兴起—— 国共合作
(1)条件: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 ;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地、人、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国民党当中去)
(4)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迅速到来。
2、高潮——北伐战争
(1)条件: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5年, 成立, 整编,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2)对象:北洋军阀: 、 、
(3)结果: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 。
(4)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5)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之下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
3、失败:
(1)背景: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敌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
(2)过程:①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共合作开始破裂);②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失败标志);③宁汉合流
(3)根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中国双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课堂问题探究】
探究一、近代以来, 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一 《资政新篇》的书影 图二 义和团的团旗 图三 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会议 图四 北京大学学生游行
(1)上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的历史事件,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表。
图号 重大事件 性质 历史意义
图一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图二 义和团运动 资料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图三
图四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你从上述大事中能得到什么认识?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
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从6月初开始,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许多城市的商人罢市。……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五四运动首先在哪里爆发?青年学生起了什么作用?

(2)6月初开始,运动的参与者、中心、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民报·发刊词》(同盟会的机关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探究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由此便知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的,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过去它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材料2 “统一南北,必以革命之道行之”;“这次革命政府提师北伐,便是要……扫除旧屋(砖)瓦渣滓垃圾之北洋军阀官僚,以建设新国家”;“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对于和议之举并不反对”;“兄弟向来是主张和平统一的人……这次单骑到北京,就是以极诚恳的意思,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
材料3 “中国人民最恶毒、最强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者本着‘分而治之’的原则,豢养中国军阀,嗾使他们互相混战,各系军阀也只有依靠帝国主义才能生存”;“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以上材料引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1,孙中山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如何理解(中国)“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
(2)据材料2,孙中山用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有哪两次?归纳当时中国政局变化的共同点。
(3)据材料3,对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何共同特点?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是怎样继承孙中山这一遗志的?其结果如何?
【课堂反馈练习】
1、依据下列图片内容特征,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一次民主革命运动
 揭露北洋政府卖国的小册子    运动时的纪念章     运动中散发的传单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一二·九学生运动 D.护国运动
2、“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政府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3、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 )
①青年学生 ②先进的知识分子 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④广大农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是(   )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④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⑤共产国际的帮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 ( )
①领导工人运动 ②打倒封建军阀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②中共“三大”的召开 ③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④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8、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符合这种主张的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选项是:
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内除国贼,外争主权”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后反思】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参考答案
【课堂问题探究】
探究一.参考答案:
图号 重大事件 性质 历史意义
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图二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图三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图四 五四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体现爱国、民主、科学、解放的精神,宣传马克思主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使中国免于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的厄运;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此重任。
探究二.参考答案:
(1)首先在北京爆发。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2)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学生、商人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探究三.参考答案:
(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探究四.参考答案:
(1)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意识。元明清都是大一统的朝代。
(2)1912年初,南北议和;1924年孙中山北上,出现了革命新高潮;南方建立了革命政权,北方政权发生危机。
(3)把国家统一与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课堂反馈练习】
1-5 AAACA 6-8 CBB
2008090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