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16 10: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抗日战争
湖南祁阳四中 陈晗
【教学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抗日的主要过程、意义
难点: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役、两条抗战路线
【课前知识梳理】
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侵华史实
(1)侵略事件
①1931年,制造 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建立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制造 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④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开始 侵华。
(2)侵略暴行
南京大屠杀( 年12月, 多万人)
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
“ 部队”(成立于中国东北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2.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政治上:国共合作,建立 统一战线。
(二)军事上:
1.国内战场
(1)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淞沪会战:1937.8-11(姚子青营、谢晋元团);
太原会战:1937年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
①史实 徐州会战:1938年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武汉会战:1938年
②结果:丧失大片领土,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 阶段。
(2)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①指导思想:制定 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时间、内容)
②史实:百团大战:时、人、地、意义.
③意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三、抗战的胜利
1.原因: 战争的性质——正义性; 的抗战(根本保证)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2.标志: 年8月15日
3.意义:
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 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 心和 心。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得到提高。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中国是世界上反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民族牺牲最大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用60字左右的篇幅,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给你的信息,简要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史。
A日军进攻沈阳 B 卢沟桥抗战 C欢庆抗战胜利
问题探究二:读图后请回答:
图1纳粹集中营中的尸骨图2南京大屠杀 图3德国总理向集中营遇 图4小泉参拜战犯亡灵
害者鞠躬
(1)看过图1、图2中的场面后,你有什么感触?其制造者共同发动了哪场世界性战争?今天是这一战争结束多少周年?
(2)看过图3、图4后,你认为今天德、日两国领导人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谁是明智的?请写出你最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问题探究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则以中国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试从领导力量、民众力量、战略技术、国际因素四方面分析两次战争结局各异的原因。
(2)概括指出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异同点。
【课后反思】
【课堂反馈练习】
1.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特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B.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C.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单独起来抗日的战争
D.在两条抗日战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2.“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此判断,这封信写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重庆谈判后
3.2007年7日7日,某中学全体学生发起了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得出的认识有( )
①“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②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功绩永载史册 ③国民政府全面领导了抗日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5.2007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6.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7.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
①辽沈战役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对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第16课教学案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一:
图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图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图C:经过八年艰苦斗争,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问题探究二:
(1)①感触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表述:场景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对法西斯的暴行表示强烈愤慨;对遇害者表示同情;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64周年
(2) 德国领导人;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崇尚民主,警惕法西斯势力的抬头;反对种族歧视,树立平等的民族观念
问题探究三:
(1)①领导力量:腐朽的清王朝,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抗战中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胜利。②民众力量: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反对侵略;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民族的抗战。③战略技术: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抗日战争中两个战争相互配合,持久抗战。④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欧美列强默认、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则逐渐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同情和支持。
(2)相同点: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空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前有戊戌变法,后有人民解放战争。不同点: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课堂反馈练习:
1.B 2.C 3.C
4.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一种十分松散的联合,双方既没有共同的纲领,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共同领导的军队。
5.A
6. C 材料中主张只有和国民党合作抗战才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
7.B 8.A
9.D 象棋中,兵、卒的数量是远高于炮、马等重武器的,“我们重兵卒”意指发动更广泛的民众加入到抗战中去。
2,4,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