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1896年《春愁》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1896年春《有感一章》 为什么在1896年春天台湾彰化举人丘逢甲和湖南浏阳的读书人谭嗣同同时发出了“一哭休”的感慨?严重的民族生存危机伊藤博文李鸿章1895年4月 马关 以商品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以资本输
出为主 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变化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自主探究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 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哪里。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
英国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以及河南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权;
德国取得了山东各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列强在中国争夺开矿权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一方面抢占中国市场,打击中国民族工业;另一方面又冲击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产生的影响政治性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修路: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并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也冲击铁路沿线的自然经济;
开矿: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打击民族工业,但同时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兴中会会员谢瓒泰题于《时局图》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租借地:
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
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概念阐释 一:中华民族生存危机1.《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侵华的国家增加了:
3.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1)经济方面:由以 为主变为以 为主;
(2)政治方面:有直接割地到划分势力范围、 和 、 政策。日本德国商品输出资本输出门户开放强占租借地表现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美国)对任何(对华)条约、(中国)口岸或(各帝国主义)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主权)征收关税;
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尤其是美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影响: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使美国在华势力逐步增强,减缓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即利益均沾)实质: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
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
古长安,亿万兆膏(gao)血全枯,只
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
辽东地,廿(nian)余省版图渐蹙,
预期万寿祝疆无。 自主探究: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办法迅速的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自主探究:这种合资买官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清末浙江人蒋渊如看到买官有利可图,尤其是知县的职位,肥缺可得10万两。如果不理睬舆论,则收入数十万两不难。蒋苦于自己资金短缺,与朋友筹商,5人集资捐了个最先得缺的候补知县。5人联合贪赃枉法,年收入达白银20余万两。朝廷3年考察中,蒋以贪污罢官,但5人如愿以偿,满载而归。
——《捐纳制度与晚清吏治的腐败 》资料来源:《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4期
二:清政府统治危机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支付大量的赔款、借款,严重自然灾害,使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1、老办法 2、新措施
1、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原因:措施:结果:材料中的“新的希望”将由哪个阶层来承担?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苏纶纱厂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材料中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①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②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面临问题:探究:民族资本家热衷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本企业创办人、主持人捐官的人数比战前更多。1895——1900年间新开办的64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中,有卿、寺、布政使衔的5人,候补道9人,候补、候选知府、知州、知县17人,其他佐贰杂职28人。商场上活跃着一个个红顶商人的身影。
——《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 造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原因: 三 中国现代化危机 1、列强侵略的加剧,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
2、“实业救国”的倡导;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工矿企业数量增加;
2、投资额增加。
上海的 、苏州的 (轻工业)原因:表现: 代表性企业:劳动力国内市场裕晋纱厂苏伦纱厂
一: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引发的民族生存危机
二:清王朝的统治制度与传统社会结构衰败导致的国家发展危机
三:已经积聚起相当力量的现代化因素的进一步拓展受到阻碍造成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危机。
中国社会的全面危机集中体现为:甲午战败,显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
催化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自强;
甲午战败,暴露出满清专制政治的僵化和衰败,
催化了体制改良的强烈忧患和时代语境;
甲午战败,揭露出洋务新政的畸形和无能,
催化了维新团体的凝聚汇合和救亡声势;
甲午战败,流露出农民运动的酝酿和危局,
催化了变法维新的防范要求和紧迫意识。甲午战争后的危局——民族的出路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AD【课堂练习】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CC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5、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仍举步维艰的原因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②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③洋务派垄断中国近代工业
④清政府官吏敲诈勒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6、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