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3 11: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戊戌变法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变法的背景二、维新运动的兴起变法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变法的高潮四、戊戌政变变法的失败民众的痛苦(外债﹑赋税)苏州苏纶纱厂车间 三幅图分别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社会现象?三幅图有何内在联系?这与戊戌变法有何联系?(漫画)
126页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史实.
2、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探究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 《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割三地: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两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四口: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直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更加暴露清政府的软弱腐朽;另一方面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造出这幅画的?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经济掠夺:政治侵略: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占第一位。由直接割地改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占第一位。19世纪末,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危害?年息重、获利高;附带条件多、还债年限长,便于长期控制经济进而控制政治。(截至1898年11月)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英国先后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庆附近地区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俄国除了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法国先后取得了四川灌县、犍为、威远、綦江、合州、巴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权;德国先后取得了山东胶济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城、潍县、烟台等地矿产的开采权。
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一方面强占中国市场,打击中国民族工业;另一方面又冲击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有哪些1、争做中国债主2、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强贷款国在中国的政治地位,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获取巨额利润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把经济和军事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直接掠夺中国资源,阻碍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开设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由直接割地改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租借地--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如九龙司地方一区租期为99年。
势力范围---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实质
对中国
的影响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探究二如何应付统治危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危机出现的原因:2、应付危机措施增加税收额度
降低官员薪俸
裁减军队
加强鸦片税管理
增加商税、扩大纳官3、结果无法解除危机(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要求清政府偿还本息,各地的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节支增收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义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新的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新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7年创办的苏经缫丝厂 1898年创办的阜丰面粉厂1896年创办的苏纶纱厂探究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3、影响
材料一 1896年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造机器、开各矿”,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 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至计,须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
①从材料一看,清政府在经济方面有何变化? 
②从材料二,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轻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何特点?特点:为什么?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
哪些问题?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面临问题:为什么?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为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同沧冥一哭休 。
四万万人齐泪下, 天涯何处是神州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谈谈假如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面对民族危亡,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请试从民族资产阶级、农民、知识青年、光绪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想法.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