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二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941.6——1942)扩大的表现:1、苏德战争爆发(1941.6—1945.5)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1945.8)3、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1)一,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背景(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2)可能性: ①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1年,迫使匈、罗、保三国加入。 ②为了扫清进攻苏联的侧翼,德军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 ③希特勒已经占领和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2、经过: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人的庞大部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3、结果 初期失利,苏军仍坚持抵抗,苏军遭受了惨重损失; 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德军攻占了斯摩棱斯克,南路德军攻占基辅。到11月,苏联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居民达7000多万。◆结合材料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⑴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⑵苏联:
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年肃反运动)
③苏联对德国进攻时间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⑤兵力部署过于分散,武器装备落后于德军;反坦克作战无方,对德军坦克集群闪电进攻束手无策。 对苏:
对德:苏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战争初期获得巨大利益,但战略上,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使二战进一步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4、影响 整个战局:绞死希特勒 ◆结合材料思考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①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
②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钢铁般的勇士们,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斯大林 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毁于地面。到11月,德军对苏军实施了六次大规模包围战,苏军被俘人数超过了200万。苏联失去150万平方千米土地和7000多万居民。苏联冬季的泥泞道路使德军摩托化部队寸步难行苏军步兵在严冬恶劣条件下行军作战1、背景(1)德国的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欧洲战事正酣,日本认为夺取东南亚的大好时机已到。(2)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3) 日本于1940年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美英荷对日实行贸易禁运,使日本决心对美战.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的扩张政策及美日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2)客观因素: 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3)直接原因 :战争经济的需要。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美英对日实行的贸易禁运的打击,使日本决心对美战.(4)外部动因: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12,7,日军对美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疏于防范,损失惨重。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
日军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到1942,5,日军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属东印度,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对日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从而使日本在过长的战线上无法与美国长期作战,为失败埋下祸根。先是重大损失,但也促使美国参战,使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美国的加入)
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3、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对美整个战局 丘吉尔:美国好像是“一只巨大的锅炉。一经在它下面生起火来,它就能够产生无穷的力量”。当我去睡觉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并且洋溢着感情与感想,所以睡了一个得到拯救而心怀感激的人所睡的觉。戴高乐将军知道此事后高兴地说:“现在,战争肯定无疑地打赢了。日本人将被碾成粉末。”中国蒋介石抑制不住心间的喜悦,口里哼起了一段京剧的唱腔。丘吉尔戴高乐蒋介石 山本五十六:面对络绎不绝前来祝贺的官兵们,他不无忧虑地重复着他曾经说过多次的那句话:“我们不过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在美国下面生起火来是指什么事件?丘吉尔、戴高乐、蒋介石与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有不同的反应?山本五十六思考◆因此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战略指军事上指挥全局的计划和战略,战术是进行战斗的原则、手段和方法,是战略一部分,服从于战略。同意。
说它是战术上的胜利: 是因为日本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说它是战略上的失误(1)增强反法西斯力量。 是因为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珍珠港事件把美国卷入了大战,加强了对手的力量,为日本法西斯失败埋下祸根。
(2)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大 东 亚 共 荣 圈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根本原因) 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直接原因)
不同国家要求联合行动。2、过程: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 ——美政策的重大转变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经济基础;先欧后亚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支持苏联;
④1941年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政治基础
⑤ 1941年9月,美英苏莫斯科第一个协定书。
⑥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标志
3、影响: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本利益使盟国在战争中互相配合,赢得了最后胜利4、同盟成立后相互配合与矛盾目标:打败法西斯
配合(1)军事上相互配合:中国战场抗日主力,拖住日军主力,配合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是主战场,为配合苏军,英美盟军从西欧北非登陆;重大军事行动:①北非战争的胜利;②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登陆;③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攻人德国境内和攻克柏林;⑤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经济互相支持:美国《租借法案》作为经济合作基础
(3)政治互相协作:先后举行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的行动。
矛盾: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冲突。有矛盾,但协调、配合占主导地位。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1941年8月,在大西洋东北部的纽芬兰阿金夏湾,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他们在二战中的第一次会谈,14日公布了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英美首脑会晤
调整关系和战略罗斯福与邱吉尔在“奥古斯都”号巡洋舰上会晤巩固练习1.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B.日本为取得战争主动权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C巩固练习2.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 )
A.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后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 德国入侵巴尔干和北非后 B巩固练习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荷等国对日实行贸易禁运
C.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矛盾激化D巩固练习4.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的参战
D.苏联的参战 B巩固练习5.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国,实现国际合作,中苏美英等26国共同签署了(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协定》B苏 联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扩张疆域建立东方战线英 国1939、9月对德宣战1940年4、5月间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