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20 1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
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
对德宣战,
二战全面爆发1,德国突袭波 1939,9,1,德空军“容克87”飞机德国“虎”式坦克  战前希特勒下达指令,强调:“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力量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1939年9月1日,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向波兰大举进攻。2,德国占领波兰的原因⑴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⑵具体原因:
① 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②战略战术: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进攻苏联可作为前沿阵地 ③经济因素:波兰可提供粮食和劳动力 3,波兰迅速覆灭的原因⑴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⑵德方: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⑶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坐失良机,致使波兰孤立无援。(绥靖政策的继续)
⑷苏联:趁火打劫,占领波兰东部地区(东方战线)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波兰作战勇敢的骑兵实行“闪电战”的德国空军和坦克迎击德军的波兰军队1939年9月28日,德军进入华沙法军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思考:奇怪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  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 (绥靖政策战时的继续)二、法国的沦陷1、北欧战役: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挪威,目的是为了确保侧翼的安全2、西欧战役:1940年5月,德军占领荷兰、比利时3、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德军装甲部队突破阿登山区,渡过默兹河,绕过马其诺防线,进入法兰西平原,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国海军将33人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4、法国沦陷: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沦陷。法国由贝当在南部建立了维希政府。
戴高乐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敦克尔克大撤退  从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敦刻尔克撤退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在下议院发表演讲: “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但是,在这次撤退中却孕育着胜利”。你如何理解“在这次撤退中却孕育着胜利”的含义?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的轰击,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部城市敦刻尔克撤离,渡过英吉利海峡,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马奇诺防线 东起法国与瑞士及德国边界交汇处,向西北延伸至法国和卢森堡、比利时交界处,全长750公里,涵盖整个法德边界。马奇诺防线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工事构成,优质钢筋用了15万吨,混凝土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巨型堑壕前后3道,纵深达5公里。最前沿是大片地雷场及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工事主体处于地下,顶盖厚达1米,可以经受住重炮轰击。工事周围修有无数个钢板护顶的碉堡和永备火力点,配备有各种轻型和重型火炮及大量的轻重机枪,可以从四面交叉火力打击来犯之敌。工事深入地下达150米,修有为数众多的通道和屯积点,包括公路、铁路、弹药库、医院、仓库和屯兵洞,还修有俱乐部、娱乐场和电影院。工事各处与前沿暗堡、永备火力点全能通连,地上地下融为一体,并储存有足够几十万军队维持1年的大量食物和饮水。整个马奇诺防线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筑工程水平,称得上固若金汤。 阿登山区 1940年6月22日,这节车厢从博物馆拖出,成为法德两国间一次新的停战协定的签署地。希特勒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留影强忍亡国之痛的马赛市民1941年,戴高尔在英国组织在由法国运动  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便一败涂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思考: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是什么?(4)法、英、荷、比军队缺乏统一领导与有效的配合。  (1)法国军方固步自封,战略战术落后,重守轻攻。(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忽视航空兵和装甲部队)  (3)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2)德国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三、不列颠之战1、背景:2、经过:3、影响:(1)1940年7月,德国执行海狮计划,空袭英国,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1940年5月,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德国“海狮计划”破产。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2)8-9月,英国轰炸柏林(3)希特勒报复,德国空袭伦敦等大城市,减轻了英国飞机场和飞机制造厂的压力,英国很快扭转了战局。丘吉尔上台戈林:仅德国空军就可以使英国人跪下来舔德国人的靴子
丘吉尔:我们将战斗到底,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决不投降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的什么变化?绥








策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在英国下院的演说丘吉尔著名的V字手势 英国斗牛犬的身子,丘吉尔的头,人们眼中,丘吉尔是忠诚和勇气的象征。PK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不列颠之战(1940.7—10)军事设施(机场)→伦敦等城市  德军飞机越过英吉利海峡,空袭英国本土英国空军袭击柏林伦敦遇袭后,上空浓烟滚滚四、北非战场的激战
1、意大利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
2、战争经过:
(1)东非战场:1940年,英意东非战争,意军接连败北。
1941年,埃塞俄比亚复国,东非意军20万人投降
(2)北非战场: 北非战局的重点是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区。
希特勒为维护轴心国的影响,并保持北非战略要地,1941年派隆美尔“沙漠之狐”率领装甲部队增援北非意军,立即发动进攻,逼近埃及边境,英军两个月战果几乎丧失殆尽。
3、结果:双方在北非战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1941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隆美尔元帅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德国 二战爆发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193119351936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 割占苏台德地区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7 日本全面侵华 意侵略埃塞俄比亚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局部 → 全面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一战后形成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德、日的仇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2、历史原因:3、主要原因:4、客观原因: (1)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未能遏制世界大战的爆发。 (2)英法绥靖政策、美国中立法案、苏联避战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