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主要朝代: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
(前2070)夏
(前1600)商
(前1046)周西周
东周
春秋(前770)
战国(前475)秦汉(统一)(前221~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统一)(581~907)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
明
清前期(1368~1644)
(1636~1840鸦片战争前)(元明清统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西周)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至元)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出现(时间、地点、标志等)
2、夏朝的政治形式(王位世袭制)
3、商朝的政治形式(政治特点)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图2:戴冠冕的夏禹图1:大禹治水图读图,请思考:部落首领(禹)禅让制 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
国王(禹)国王(启)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参考答案)观点: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建立国家政权臣民例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社会历史的倒退 D、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例3.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 )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CBD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姜子牙等,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措施-----分封制……
。
请思考:
如果你是周王,你会怎样进行分封呢? 西周分封王室贵族:先代贵族:对象功 臣:燕、鲁、卫、晋、吴杞、宋、许、陈、楚齐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对象:
内容:
义务:
作用:
破坏:巩固统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加强统治,巩固王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DC课堂练习: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宗法制分配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来源:
内容:
特点(核心):
作用:三.西周的宗法制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课堂练习:1、中国文化特别看重祖宗。下列与此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C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王位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A3、西周分封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发展C4、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 两者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两者的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诸侯王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D“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子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老三(大夫人所生的女儿); 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几个子女都想争夺王位和家业,请问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度问题回顾: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血缘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夏朝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政治制度体系。
(2)形成了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并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3)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相结合,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白色部分:同姓诸侯 黑色部分:异姓诸侯(拓展探究):阅读下列图表请回答: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图一是根据资料设计的示意图。据此,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略
(2)图二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
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这间是怎样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4)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和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此探讨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③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