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文档属性

名称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21 08: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2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1、知道秦的统一、“始皇帝”的来历和皇权至高无尚
2、了解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3、理解中央集权对历史的影响一、“六王毕,四海一”
西周灭亡和东周建立、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探究一:秦国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统一后秦朝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又做了哪些事情?提示: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实力、个人努力前221年、嬴政、秦统一全国、咸阳①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强盛。 (主要原因)
② 人民渴望统一。
③ 秦王嬴政的个人雄才伟略
④ 区域性统一
⑤ 封建经济的发展,经济联系加强。(经济物质基础)公元前221年秦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封建王朝——秦朝。秦统一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其政治制度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皇帝制度的确立探究二 皇帝称号的来源?“始皇帝”怎么来的?皇帝制的特征有哪些?你知道吗?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黄,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1)从材料一、三中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二、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称号来源: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始皇帝”的来源:自封
——皇帝制的特征
①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②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③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
本质是 君主专制,
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探究二 皇帝称号的来源?“始皇帝”怎么来的?皇帝制的特征有哪些?
——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B考考你?思考:
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秦会怎么样来统治?还会分封吗,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师: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意义?(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度。)(秦统一后不久。秦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秦朝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三、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春秋战国基础上、秦国商鞅变法时、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统一推行。探究三 郡县制有哪些机构设置?有何特点?有什么好处?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慢慢思考 可以看书 可以讨论秦朝的地方机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特点好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A考考你?百官之首 处理全国政务军务
(虚有其位)副丞相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四、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 探究四 大臣门以怎样的方式讨论朝政?有何好处?秦中央机构设置有何特点?2.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1.朝议探究五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特点
①君主专制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②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组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积极作用:①中央集权制之下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②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消极作用:探究五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皇帝御


夫丞
相太
尉郡(守)县(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图示小结: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拓展探究: 秦朝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有人认为: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认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1、比较西周,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秦朝二世而亡,但它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年。应如何评价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