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2 17:16:31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编本语文科目六年级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品味重点词句,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3、体会李大钊内心深沉的父爱,感悟女儿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重点
研读描写事件中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高贵的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词语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创设人之一李大钊遇害的经过,本节课……
1、听写本课词语
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讲授新课
1、面对李大钊一脸的凛然正气,你们想说什么呢?
2、引导学生解决课后练习第三题
3、找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句子略)
①用心地读一读“被捕前”的部分,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②分角色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被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③认真读一读“法庭上”的部分,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④被捕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这些时件中你明白了什么?
1、根据提示,解决问题。
2、找出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3.交流从这些语句中明白了。
4.默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子、词语或段落,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
在朗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读出对文中情感的不同体验,并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是从哪感受到的?学生以下面的句式反馈问题:
 我看到了一位(    )的革命者形象,我是从(    )事件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   )
2、重点研读下列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
(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4)父亲不慌不忙地……
要求:
(1)研读时,可适当采用创设情景,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抓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感情
1、研读课文,感受革命者的形象。
2、抓住文中重点句,反复研读,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感情
学习拓展
指导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吟诵
吟诵: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结合实际学习课文,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1.对亲人的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板书设计
课件30张PPT。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时 再读读全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地方?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前后照应的好处?前 后照 应首 尾 连 贯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用心地读一读“被捕前”的部分,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分角色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被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呢?可怕的这一天来了,发生了:
1.不慌不忙的拿出了手枪。
2.传来粗暴的吼声,人们一拥而入。
3.被打的很惨的阎振三来认我父亲。
4.父亲冷静地应对敌人的逮捕。从这些语句中我明白了:
1.父亲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提前知道了。
2.反动派的嚣张与残暴。
3.反动派的残忍和无人道。
4.父亲那种镇静,及为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认真读一读“法庭上”的部分,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神态描写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为什么会如此沉着?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被捕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这些时件中你明白了什么? 1.我们在女拘留所里被关了十几天,不知父亲去向。
2.法庭上再次见到父亲,没有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显然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3.他依然很沉着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对革命的信心!
4.最后一次见面,在法庭上的对话。
5.父亲遇难——1927年4月28日。从这些语句中我还学到了:
1.父亲为了伟大的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对敌人的折磨不屑一顾。
2.父亲对我们的热爱,及父亲平静的脸庞,说明他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无所畏惧。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重点语句赏析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为什么?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①父亲早出晚归;
②张作霖要派人检查;
③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
④含糊地对待我的提问;
⑤工友阎振三被抓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父亲的话哪里最打动你?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只写了父亲吗?语言、神态描写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对比默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子、词语或段落,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试着读一读。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作者的表达角度看:
①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
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从读者的体会角度看:
①读后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
②读后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外貌、神态描写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吟诵 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课堂总结 1.对亲人的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课堂总结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被捕时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法庭上:安定、沉着被害后:全家沉痛 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那些教育?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