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题(第三、四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题(第三、四单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23 00: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32分。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的答案填在表格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3.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4.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泰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
5.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6.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7.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我国春秋晚期的鲁国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他最早创办私学。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8.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秦王最后“扫”的是( )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魏国
9.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 )
A.夏禹 B.汉武帝 C.秦始皇 D.唐太宗
11.《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一项措施是( )
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欧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3.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
A.王都与封国都邑
B.均为封国都邑
C.王都与郡府
D.均为郡府
二、非选择题:满分18分。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1分,第18题7分。
把答案写在试卷上。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图(1)与图(2)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根据图(1)请回答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哪三公?(3分)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2)根据图(2)请回答: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与规范文字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苏轼上书宋神宗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聚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材料二:(商鞅)积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1) 你赞同材料一中苏轼的观点吗?(1分)为什么?(2分)
(2)材料二记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分)试总结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 (2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图(2)
图(1)
皇 帝
郡 守
县 令
太 尉
御史大夫
丞 相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