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25课《读<雪>需要联想》教学设计
课题
25.读《雪》需要联想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文章内容。
2、积累词语,掌握“高耸、休憩、湖畔、抚摩、听凭”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以及“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联想、想象两种写作手法。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然界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重点
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以及“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验自然界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了鲁迅先生的《雪》,感悟了鲁迅的审美情趣以及人生态度,关于描述雪的诗句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吗?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一起回顾下相关诗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王蒙对鲁迅的《雪》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2.板书课题:25.读《雪》需要联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本节课通过对“雪”相关诗词复习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同时强化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
(一)作者简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
(二)易错字词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含蓄:意思是表达得委婉,耐人寻味。
直感:直接的感受,直觉。
敏捷:动作迅速而灵敏。
浓重:有强烈、鲜明、深厚的意思,也形容烟雾、气味、露水以及雾气等很浓很重。
呼之欲出: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生动。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三)整体感知
1.同学分组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2.阅读文章后讨论: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鉴赏《雪》这篇文章的?
从文章所运用的创作手法的角度进行评论。
(四)阅读文章学习全文
1.本文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雪的特点的?举例说明。
用比较的方法介绍《雪》的特点。
①不是风物画,不是“赋”——不那么直观、真实。
②不是寓言,不是“比”——不是比喻。
③是类似“兴”的一种写法——但只有前一半,没有后一半。
2.作者认为《雪》的写作手法类似古代的什么手法?与现在的哪个词的意思相同?
类似与古代“赋比兴”中的“兴”,也就是现在的联想。
3.《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哪里?
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的联想。
4.本文作者为什么说《雪》只有“兴”的前一半,没有后一半?
鲁迅只是具体的描写了雪,而雪后面的“更大更深的形象和思想”还没有明白的表现出来,而是选择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如果要理解后一半就需要读者展开联想,所以说“只有兴的前一半”。
5.作者这样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或是“有意含蓄”,或是“只是凭直觉写雪”;深刻抓住雪的具体特征,展现内心世界。
6.为什么作者认为鲁迅的《雪》能给读者提供讲描写对象的特征重新加以组合的条件?
作者的描写深刻的抓住了具体对象雪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可以深刻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同时作者的内心世界又深刻的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矛盾。
7.文章最后一句的感叹句有什么好处?
抒发作者的感慨,表达赞叹的观点,同时起到强调作用。
8.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同时也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把握原作。
二:课堂活动:
小小讨论会:
1.下面语段中用一连串的“不是”,说说这个片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生动地描写景物,然而它不是一般的风物画,不是“赋”,不那么直观、真实。它又不是寓言,不是“比”,不是那样自觉地用一种对象作手段去表达另一种对象或另一种抽象的思想。
参考答案:在多角度的反复比较中,突出鲁迅《雪》这篇散文诗写法的特别。《雪》尽管也生动地描写了景物,但它并不直观、真实,所以说它不是“赋”。《雪》尽管也运用了比喻手法,但为的是使笔下的事物生动具体、鲜明形象,它的喻义要读者自己去思考,“不是那样自觉地用一种对象作手段去表达另一种对象或另一种抽象的思想”,所以,说它不是“比”。课文连用五个“不是”,突出强调了《雪》的写法与传统的“赋”“比”写法的不同之处。
2.读下面的句子,分析这个句子的特点,说说它的主要意思,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
但是妙就妙在哪怕是在这种严格的局限于对具体对象的描写中,由于描写是这样深刻地抓住了具体对象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这样浓重地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作者的内心又是这样深刻地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矛盾……
参考答案:这个句子后一分句的开头和前一分句的结尾基本相同;它的意思是《雪》的主要特点是抓住特征描写雪,在这样的描写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时代和社会的矛盾。
知识拓展——描写“雪”的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拓展阅读
江南的雪
鲁 涛
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 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 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问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2.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参考答案:1.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写出雪的急骤。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
2.第④段写下雪时的宁静,第⑤段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具诗意(情趣),也更能表达作者喜爱雪的情感。
3.这样写好。通过比较更突出江南雪的特点。(理解对比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抽象( )含蓄( )敏捷( )浓重( )
直感( )引人入胜( )呼之欲出(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②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③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④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
A、③②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
(一)xiàng xù jié zhòng gǎn shèng yù
(二)B
了解作者信息,积累易错字词。
读生词,解释词义。
通过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
积累描写“雪”的相关诗句。
阅读拓展文章
通过介绍作者生平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背景,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帮助学生巩固易错生词。
分组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
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能力。
学会赏析句子含义,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讨论发散学生思维,交流彼此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生词读音的掌握,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掌握文学评论的特点。
2.以“我看《雪》”为话题,重新选择某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雪》的文学评论。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家王蒙眼中的这篇《雪》,其实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和感悟,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要合情合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用心的观察并感悟生活中经历的人和事。课后同学们可以积累本课易错生词,积累摘抄本文精彩的句子。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25.读《雪》需要联想
说明方法:
比较——不是风物画、不是“赋”、不是“比”
写作手法:“兴”——联想
观点:《雪》是联想产物,应展开联想理解
第25课《读<雪>需要联想》同步练习
一、选出词义不正确的一项。( )
A.直感:直接的感受,直觉。
B.浓重:形容烟雾、气味、露水以及雾气等很浓很重。
C.呼之欲出:随时召唤,随时就能来到。指招之即来或恭候勤谨,准备随时听候召唤。
D.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二、相关文学常识。
王蒙,男, ,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 、 等。
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 )??
A.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 (比喻)
B.既然他已经似一粒种子被风吹离家园,命运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漂泊动荡。 (比喻)
C.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逸和春光无限的故乡。 (排比)
D.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 对比)
四、仿照下面句子写两句话,要求语义连贯,句式相同。
风,有着多变的性格,温柔的时候,吹开遍野繁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漠的时候,拂落三秋黄叶。
五、课内阅读。 ? ? ? ?
《雪》这篇文字(类似的还有《秋夜》等),比较接近于我国古代所说的“兴”体,“兴者起也”,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联想。它生动地描写景物,然而它不是一般的风物画,不是“赋”,不那么直观、真实。它又不是寓言,不是“比”,不是那样自觉地用一种对象作手段去表达另一种对象或另一种抽象的思想。但它只有“兴”的前一半,某种具体的事物——雪,却没有后一半:从这个具体事物联想起来的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这可能是由于作者的有意含蓄,也可能是由于作者无意自觉地去完成这一联想,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凭直感写雪罢了。但是妙就妙在哪怕是在这种严格的局限于对具体对象的描写中,由于描写是这样深刻地抓住了具体对象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这样浓重地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作者的内心又是这样深刻地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因此,这些描写就富有启发性地提供了将对象的特征重新加以结合的条件,以至于,在“雪”的后面,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已经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了。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的切切实实从形象出发的,而又是活泼敏捷的联想,是多么必不可少,多么引人入胜啊!
1.分析文中“呼之欲出”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雪》运用的写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本文作者主要运用比较的手法进行评论,请举例说明具体哪里运用了比较。这种比较是否和“赋比兴”中的“比”类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个描写雪的片段,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旋转 腾飞 纷纷扬扬 粉妆玉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5课《读<雪>需要联想》同步练习
一、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
C 解析:C项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生动。
二、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河北南皮人;中国当代作家;《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三、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 )??
D 解析:D项词性相对,字数相同,意思相关,结构一致,构成对偶。
四、仿照下面句子写两句话,要求语义连贯,句式相同。??
愤怒的时候,掀起滔天巨浪;热情的时候,挥动万棵翠柳。
五、课内阅读。 ? ? ?
1.“呼之欲出”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这里表现出作者对鲁迅文笔的高度赞美。
解析:先分析词语原义,再结合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赏析。
2.通过和“风物画”“赋”“寓言”“比”的比较,说明《雪》一文运用了一种类似于“兴”的写法。
3.在与“赋”“比”手法的比较中突出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散文诗写法的特别。《雪》尽管也运用比喻手法,但不是像“比”那样自觉地用一种对象作手段去表达另一种对象或另一种抽象的思想,因而又不是“比”。
解析:开篇作者通过和古代“赋比兴”手法的对比阐述《雪》的独特,仔细阅读文章具体例子即可。
4.窗外,成片的雪花凌空飘洒,忽而如舞般旋转,忽而骤然腾飞,飘飞在充满寒气的黑夜里,悄然舞转不带半点声息。远远的屋舍掩藏在纷纷扬扬的雪屋里,一排排松树只能依稀看见粉妆玉砌的轮廓。
课件38张PPT。25.读《雪》需要联想语文苏教版 九年级下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鲁迅先生的《雪》,感悟了鲁迅的审美情趣以及人生态度,关于描述雪的诗句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吗?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一起回顾下相关诗句。 背景导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王蒙对鲁迅的《雪》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新知导入作者简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新知讲解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文学领域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文章。广义的文学评论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对有关文学文体的探讨,对文学史的研究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对作品的分析评价。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学评论,主要是指对作品的评论,这种评论被称为狭义的文学评论。新知讲解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含蓄:意思是表达得委婉,耐人寻味。
敏捷:动作迅速而灵敏。
浓重:有强烈、鲜明、深厚的意思,也形容烟雾、
气味、露水以及雾气等很浓很重。
呼之欲出: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生动。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易错字音新知讲解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阅读文章后讨论: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鉴赏《雪》这篇文章的?
从文章所运用的创作手法的角度进行评论。
新知讲解 本文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雪的特点的?用比较的方法介绍《雪》的特点。
①不是风物画,不是“赋”——不那么直观、真实。②不是寓言,不是“比”——不是比喻。
③ 是类似“兴”的一种写法——但只有前一半,没有后一半。新知讲解
类似与古代“赋比兴”中的“兴”,也就是现在的联想。 作者认为《雪》的写作手法类似古代的什么手法?与现在的哪个词的意思相同?新知讲解《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哪里? 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的联想。新知讲解本文作者为什么说《雪》只有“兴”的前一半,没有后一半?鲁迅只是具体的描写了雪,而雪后面的“更大更深的形象和思想”还没有明白的表现出来,而是选择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如果要理解后一半就需要读者展开联想,所以说“只有兴的前一半”。新知讲解作者这样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或是“有意含蓄”,或是“只是凭直觉写雪”;深刻抓住雪的具体特征,展现内心世界。新知讲解作者这样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语言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新知讲解作者的描写深刻的抓住了具体对象雪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可以深刻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同时作者的内心世界又深刻的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矛盾。为什么作者认为鲁迅的《雪》能给读者提供讲描写对象的特征重新加以组合的条件?
新知讲解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小学学科网xuekeedu.com抒发作者的感慨,表达赞叹的观点,同时起到强调作用。文章最后一句的感叹句有什么好处?新知讲解作者观点: 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同时也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把握原作。
新知讲解写作特色:
评论见解独到,作者独辟蹊径,从联想的角度切入,对《雪》中的形象和思想阐明自己的见解。新知讲解下面语段中用一连串的“不是”,说说这个片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生动地描写景物,然而它不是一般的风物画,不是“赋”,不那么直观、真实。它又不是寓言,不是“比”,不是那样自觉地用一种对象作手段去表达另一种对象或另一种抽象的思想。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新知讲解参考答案 在多角度的反复比较中,突出鲁迅《雪》这篇散文诗写法的特别。《雪》尽管也生动地描写了景物,但它并不直观、真实,所以说它不是“赋”。《雪》尽管也运用了比喻手法,但为的是使笔下的事物生动具体、鲜明形象,它的喻义要读者自己去思考,,所以,说它不是“比”。课文连用五个“不是”,突出强调了《雪》的写法与传统的“赋”“比”写法的不同之处。新知讲解读下面的句子,分析这个句子的特点,说说它的主要意思,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
但是妙就妙在哪怕是在这种严格的局限于对具体对象的描写中,由于描写是这样深刻地抓住了具体对象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这样浓重地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新知讲解参考答案 这个句子后一分句的开头和前一分句的结尾基本相同;它的意思是《雪》的主要特点是抓住特征描写雪,在这样的描写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时代和社会的矛盾。新知讲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知识拓展——描写“雪”的诗句新知讲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拓展——描写“雪”的诗句拓展阅读江南的雪
鲁 涛
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拓展阅读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 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拓展阅读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 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拓展阅读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拓展阅读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问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拓展阅读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拓展阅读1.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写出雪的急骤。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拓展阅读2.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第④段写下雪时的宁静,第⑤段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具诗意(情趣),也更能表达作者喜爱雪的情感。拓展阅读3.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这样写好。通过比较更突出江南雪的特点。
(理解对比的作用。)课堂练习1.给加红色的字注音。
??抽象( ) 含蓄( ) 敏捷( )浓重( )
直感( ) 引人入胜( ) 呼之欲出( )xiàngxùgǎn jiéshèngzhòngyù课堂练习(二)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②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③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④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
A、③②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B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家王蒙眼中的这篇《雪》,其实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和感悟,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要合情合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用心的观察并感悟生活中经历的人和事。课后同学们可以积累本课易错生词,积累摘抄本文精彩的句子。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读《雪》需要联想
说明方法:
比较——不是风物画、不是“赋”、不是“比”
写作手法:“兴”——联想
观点:《雪》是联想产物,应展开联想理解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掌握文学评论的特点。
2.以“我看《雪》”为话题,重新选择某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雪》的文学评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