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题)
知识梳理
一、元朝的疆域
1.地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 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
、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 的。
二、行省制度
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 制度。
2.措施
(1)在中央,由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 负责事务。
(2)在地方:把_ 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 ;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 、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
(1)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如在东南地区,设置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
①蒙古贵族招降吐蕃,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 。
②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 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
而有效的管理。
3.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 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基础过关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 ,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3.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的国家政权。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中书省
C.行省制
D.尚书省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 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
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
6.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7.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澶渊之盟 宜政院 行省制度
B.回族 宜政院 行省制度
C.达赖 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
D.大都 中书省 伊犁将军
8.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人危机
9.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
①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西藏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
④民族融和的深化及其回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10.疆域图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或政权掌控的领土领海现状,包括领领海的面积、边界、海陆位置以及疆域内部的云南料省行政区划、山川形势、岛屿分布以北行省北司等。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疆域图,把握有关信息,判断这是何朝的疆域图? (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1.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日“枢密院”,主弹纠者日“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延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缴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2)请简要叙述这一制度的内容。
(3)这一制度对当今有何影响?
??
(4)除了这一制度外,你还知道当时统治者对边疆的统治采取的措施吗?请举例。
12.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城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使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朝代实行了什么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3)材料二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宣政院的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的“大都”指的是今天的哪一城市?
它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答案解析)
知识梳理
元朝的疆域
少数民族
统一 西藏 最大
行省制度
中央集权 中书省 枢密院
监察 山东 中书省 岭北 行省制度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澎湖巡检司
台湾
驿站
宣政院直接管辖
基础过关
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为对
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
省,简称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C。
2.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蒙古族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对先进的农耕文化,“征服者被征服”,只有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才能够维护统治。从根本上说,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是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
故选C。
3.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一直沿用至今。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
从元朝开始的。故选C。
4.[答案]DI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
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
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故选D。
5.[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巩固统一的措
施。“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是解题的关键,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重用汉族官吏,采取汉族的政治制度。故选C。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行省制度....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联系所学可知,元朝通过实行行省制度,削弱了地方的势力,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
7. [答案] BI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管理西藏;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行省制。澶渊之盟与北宋有关,伊利将军、驻藏大臣都
与清朝有关,A、C、D排除。故选B。
8.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960——1368年, 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因此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故选B。
9.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①②④都与元朝有关,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是秦朝的历史贡献。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故选C。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疆域的认识。注意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中书省”、
诸多地方“行省”、
“宣政院辖地”等,联系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
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
省,简称行省。并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
辖。故选C。
拓展延伸
11. (1)元朝。行省制度。
(2)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12.(1)新疆地区。
(2)行省制度:元朝疆域辽阔,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3)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北京;大都既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商业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