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6、陋室铭
新知导入
同学们,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的话,做若干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选后者)恭喜你!你的思想境界已经和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一样高了。刘禹锡就有这样一间简陋的屋子,并曾为这间屋子写下铭文。
初读感知
新知导入
铭: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陋室铭》
文体知识
陋室铭
诗题意思:“陋室铭”的意思是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议论表达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解释题目
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古代的一种文体。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人,文学家,哲学家,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晚年任太子宾客。一些诗歌很有进步思想,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作者作品
新知讲解
刘禹锡因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
得罪权贵,被贬都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知府是个见利忘义、嫉贤妒能的小人,处处刁难他,给他住的房屋越来越小,半年时光,搬家三次,面对如此处境,刘禹锡愤笔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以示自己虽身居陋室仍不改心志的高洁品质。
创造背景
新知讲解
记准字音
德馨
lòu
西蜀
shǔ
xīn
鸿儒
rú
陋室
dú
案牍
苔痕
tái
调素琴
tiáo
何陋
lòu
朗读课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新知讲解
解释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新知讲解
出名,有名
灵验
这
只
指德行美好
长上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映入
调弄,弹
指佛经
指音乐的声音
指官府公文
劳神伤体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汉朝西蜀杨雄住的屋舍
有什么简陋的呢
翻译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新知讲解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
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
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满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
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理解运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新知讲解
比喻起兴
全文主旨
环境清幽
交往高雅
情趣脱俗
不受羁绊
自况古贤
点睛之笔
简析段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新知讲解
简析:点明全文主旨,陋室虽陋,但室主品德高尚。
简析: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操傲洁傲岸。
简析: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运用类比,以古贤之名以证“陋室”不陋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1、本文哪句话提挈全文,点明主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惟吾德馨”中的“德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归纳,完成下表。
体现方面 语 句
德
馨
环境清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3、分析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运用对偶句,写室主人超尘脱俗的胸襟。
“有鸿儒”与“无白丁”两相对照,衬托出作者的高洁情操。
4、作者写自己“陋室”的同时,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5、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深意?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7、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9、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11、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如果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13、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14、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15、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1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17、根据本课所学,结合作者资料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着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长期遭受贬谪,但是这种际遇没有消磨刘禹锡与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员对抗的意志,正如这篇课文就是他被贬时所写,当地的官员是个小人,见刘禹锡遭到贬谪,就故意百般刁难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18、请你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也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送一块匾额,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1)雅称——清心斋 因为刘禹锡虽遭贬谪,身居陋室,但心境清明,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不为名利所累。
(2)匾额——室陋德馨 因为居室虽简陋,但居室主人品德高尚,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品读课文
拓展延伸
19、请你说说本铭的主题思想?
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极力证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0、说说本文都运用了哪些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2)反向立意,表情达志。
(3)运用类比,多用修辞。
(4)正面实写,反面虚写。
(5)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点明主旨
具体描述
类比自况
陋室铭
课堂总结
写作思路
山水比陋
仙龙比吾
环境:清幽
交往:鸿儒
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生活:高雅
陋室不陋
何陋之有
作业布置
1、说说下列句子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作业布置
2、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业布置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作业布置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外景物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业布置
3、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4、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骈句。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人
口
手
勤
努
奋
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