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
了解宋朝建立的史实
知道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天下从此平定
——华山隐士、易学大师陈抟相关史事“保护太后和幼主,不得侵扰大臣,不得抢掠国库,违者诛杀满门,遵者重赏。”一、北宋建立北宋的局部统一: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当上了皇帝,可是还不如当节度使时过得自在痛快,真让人寝食难安!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观察五代十国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特点:五代十国时期,王朝个个短命,
政权动荡不止。请以表格的形式,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二、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1,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首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2,集中行政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遣文臣担任各地的长官,
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3,集中财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上设
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材料研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集中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住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首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集中行政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宰相
在地方上,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2.三年一换知州;
3.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集中财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上设
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北宋的政治 材料一: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宰相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根据材料一,分析赵普所说的“权”“钱”“兵”的措施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宋太祖在“钱”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通判”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能力提升.史料研读】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通签书(共同签署)施行。”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政策:(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重文轻武3,表现:4,影响:(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扭转、杜绝、有利于
降低、导致、增加宋人科举考试图 材料一: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其中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材料二:北宋武举共开科考28榜,共取士868人,平均每年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安朝廷,定祸乱,直需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毛笔,代指文人)焉足用哉。--《旧五代史.汉书》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宋《神童诗》960年后汉北宋 阅读以上不同时期的材料,说说北宋前后社会风气有什么变化? 由尚武轻文到重文轻武【能力提升.史料研读】今之武人,亦当使其读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
——赵匡胤如果你生活在北宋
你想做文官还是武官?
为什么?【小结】北宋的政治强化中央集权
主要措施
(军事权、行政权、财政权) 表现、影响重文轻武政策北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