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22 17: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一、战略转折 (1947年6月30日)1、初步具备战略反攻条件:
敌我兵力发生了显著变化
敌军战线过长,机动兵力大大减少
国民党在中原兵力空虚
南京一、战略转折 (1947年6月30日)2、选择突破中原的原因:
敌人兵力空虚
直接震慑武汉、南京
3、战略反攻:
拉开序幕:1947.6
刘邓大军——大别山
陈、粟——豫皖苏
陈、谢——豫西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反攻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

山刘邓大军陈赓兵团陈粟大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一、战略转折 (1947年6月30日)4、作用:
形成“品”字形战略态势
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整个战局发生根本的转变二、三大战役(1948.9~1949.1)1、展开战略决战的条件:
兵力
装备
士气
战略形势的变化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卫立煌傅作义白崇嬉阎锡山.刘峙2、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敌情:敌人龟守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
我军作战方针:封闭东北、各个歼灭
结果:
歼敌47万
东北全境解放二、三大战役(1948.9~1949.1)为何采取“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锦州长春沈阳东北野战军北平天津南京国民党军总部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二、三大战役(1948.9~1949.1)淮海战役:
指挥机构:总前委
特点:以少胜多的战役
结果:
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
解放江北和中原地区
逼近南京、上海为何没有作战方针却能以少胜多?锦州沈阳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徐州北平天津张家口南京国民党军总部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共歼国民党军55万人 “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掉了。” ——毛泽东平津战役:
战术:
“围而不攻”
“隔而不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结果:
解放了平津等华北地区
歼敌52万余人二、三大战役(1948.9~1949.1)采取什么战术?锦州长春沈阳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北平天津张家口南京国民党军总部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共歼国民党军55万人三大战役的简况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1948年
9~11月47万多人东北全境范汉杰
廖耀湘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1948年11月~1949年1月55万多人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1948年11月~1949年1月52万多人华北全境陈长捷得民心者得天下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
⑵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⑶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⑷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三大战役取胜的原因: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3、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全面进军:
号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兵分三路
国民党政权的结束:
4月23日,南京解放
5月27日,解放上海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与意义:
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中国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道路二、三大战役(1948.9~1949.1)渡江战役——南京、上海解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年 月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国民政府总统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9月1日)
材料2:
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风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关陕伐狐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谭许胶河收一战,苏鲁前线逼两淮。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
——陈毅《吟反攻形势》(1947年12月14日)①“解放战争第二年”从何时开始?
②材料1中的“内线”和“外线”各是什么意思?
③材料2中的“江汉飞传刘邓捷”、“陈谢挥戈下宛洛”、“关陕伐狐张天网”、“苏鲁前线逼两淮”四句,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1947年6月底“内线”是指处在国民党军队包围形势下的作战线“外线”是指转入反攻,采取包围国民党军队形势的作战线指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取得胜利指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渡过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地区地区指西北解放军与敌周旋,围歼西北国民党军队指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进入豫皖苏地区④以上两个材料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已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势?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美蒋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制定的政治、军事方针及作战方法正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人民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以后,已转入全面反攻,国民党处于被动防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