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某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该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白化兼色盲病的儿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男性的某些体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B. 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C. 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16
D. 若再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是1/1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男性为AaXbY,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白化兼色盲病的儿子aaXbY,推断女性为AaXBXb。男性的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B错。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A_XBY的概率是:3/4×1/4=3/16,C正确。再生一个女儿,患病aaXbXb的概率是1/4×1/2=1/8,D错。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圆眼、长翅果蝇后代出现棒眼、残翅,说明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题意可知,雄性后代既有圆眼也有棒眼,雌性后代中有圆眼果蝇、无棒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B正确;由于决定眼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残翅是隐性性状,因此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Xa,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2,C错误;雌性子代中存在与性别有关的显性纯合致死现象,D正确。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应用
3.对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评判正确的是(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了的数量比是1:1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D、d两种配了的数量比是1:1,但雄配子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①错;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错;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而转运RNA上含的是反密码子,③错;染色体中DNA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发生改变可能引起基因突变,④错。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具有思维、判断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脆性X染色体,由于其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中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导致DNA与蛋白质结合异常,从而出现“溢沟”,这样的X染色体易于从“溢沟”处断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脆性X染色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脆性X染色体的出现更容易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C.这种变异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脆性X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热稳定性更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脆性X染色体的出现,由于其染色体上的FMR1基因中出现过量的CGG//GCC重复序列导致的,该种重复序列的出现属于基因突变,A项正确;脆性X染色体易于从“溢沟”处断裂,说明更容易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项错误;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脆性X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因G与C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增加,所以热稳定性更强,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A. 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 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肓基因
D. 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含有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可能存在两个色盲基因或没有色盲基因。
6.下列四个家属的系谱图一定不是伴性遗传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A错误;B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B错误;C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C错误;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系谱图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7.下列表示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纯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个体,如AA或者aa。有多对等位基因时,要判断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必须每对中都是由相同基因构成才是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AaBb为杂合子,A正确;AAbb是纯合子,B不正确;aabb是纯合子,C不正确;AABB是纯合子,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杂合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下列表示杂合体的基因型是
A. 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
【答案】BCD
【解析】基因型中只要有一对是杂合体,则该个体为杂合体。
9.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D
【解析】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B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并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10.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A.25% B.12.5% C.32.5% D.0.75%
【答案】B
【解析】由于视神经萎缩症是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设用A、a表示。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即Aa×Aa,他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AA(患病):Aa(患病):aa(正常)=1:2:1,因此他们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选B。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概率计算问题
(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例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再生正常孩子中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①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②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
11.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产生F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F1产生的花粉遇碘1/2变蓝色,1/2变橙色
B.F1植株自交所结的种子遇碘3/4变蓝色,1/4变橙色
C.让F1植株与糯性植株杂交,产生的种子遇碘1/2变蓝色,1/2变橙色
D.F1植株自交所结的、遇碘变蓝色的种子中纯种占1/2,杂种占1/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额可知F1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各占一半,故遇碘后1/2变蓝色,1/2变橙色,故A正确。F1植株自交后F2中有3/4含A基因,1/4含a基因遇碘3/4变蓝色,1/4变橙色,故B正确。让F1植株与糯性植株杂交,产生的种子1/2含A基因,1/2含a基因,遇碘1/2变蓝色,1/2变橙色,故C正确。F1植株自交所结的、遇碘变蓝色的种子中纯种占1/3,杂种占2/3,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2.家兔的黑色(B)对褐色(b)是显性,短毛(D)对长毛d是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兔甲与一只黑色短毛兔(BbDd)杂交共产仔26只,其中黑色短毛9只,黑色长毛3只,褐色短毛10只,褐色长毛4只。按理论推算兔甲表现型应为( )
A.黑色短毛 B.黑色长毛 C.褐色短毛 D.褐色长毛
【答案】C
【解析】首先考虑兔的毛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黑色(9+3)∶褐色(10+4)≈1∶1,所以兔甲的毛色遗传因子组合应为bb,表现型为褐色。再考虑毛长度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短毛(9+10)∶长毛(3+4)≈3∶1,兔甲的毛长度遗传因子组合应为Dd,表现型为短毛。
13.一对夫妇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正常,女孩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父母均为色盲患者,后代子女都会患病。
考点: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犬色盲性状的遗传基因控制机制尚不清楚。右图为某一品种犬的系谱图(涂黑表示色盲)。请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可能的是
A.此系谱的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此系谱的犬色盲性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此系谱的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此系谱的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若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3是患者,基因型为XbXb,那么I1是XBY,I2是XBXb,与图中吻合,A成立;若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1的后代中雌性应该全为色盲,由于Ⅱ5不是色盲,故色盲性状遗传不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B不成立;若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1和Ⅱ3是患者,基因型为bb,I2是Bb,第二代的其他个体都是Bb,与图中表现型吻合,C成立;若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1和Ⅱ3是患者,基因型为Bb,I2是bb,第二代的其他个体都是bb,与图中表现型吻合,D成立;所以选B。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下列基因型中,属于是杂合子的是:
A.YYRR B. BBbb C. AaBB D.aabb
【答案】C
【解析】
16.16.某植物花色受两对基因(A. a和B、b)控制,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如下图。一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花、红花和紫花植株(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显性基因A、B的表达产物分别为红色和紫色
B.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为AaBb、AABb、AaBB
C. 若后代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3,则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D. 若后代白花:红花:紫花=1:1:2,则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酶A能将白色前体转化成红色中间产物;基因B控制酶B的合成,酶B能将红色中间产物转化成紫色产物.因此,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红色的基因型为A_bb,紫色的基因型为A_B_。显性基因A、B的表达产物都是酶,A错误;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为AaBb、AABb、AaBB、AABB,B错误;若后代白花个体(1aaBB、1aaBB、2aaBb)中纯合子占1/2,则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若后代白花:红花:紫花=1:1:2,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7.下列属于测交组合的是 ( )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答案】D
【解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所以Dd×dd属于测交,D项正确;DD×Dd、DD×dd都属于杂交,A、B项错误;Dd×Dd属于杂合子自交,C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测交的概念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明确测交是指杂杂合子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再根据概念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测交即可。
18.刺鼠的毛色由两个位点B和C决定,B(b)和C(c)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黑色)对b(褐色)为显性;具CC和Cc基因型的鼠是正常体色刺鼠,基因型cc是白化鼠。亲本为黑色的刺鼠与bbcc的白化鼠交配,其子一代中,1/2个体是白化鼠,1/4是黑色正常刺鼠,1/4是褐色正常刺鼠。问: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 (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C(c)基因控制鼠的体色是否正常,B(b)基因控制正常体色中的黑色与褐色性状,即cc白化鼠基因掩盖了B(b)基因所控制的黑(褐)色性状的表达。本题可把两对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分别考虑。子代个体体色正常与白化的性状分离比为1:1,由此推出双亲基因型分别为Cc与cc,在正常体色中,子代黑鼠与褐鼠比为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Bb与bb。故选B。若亲本基因型为A,则后代不会出现黑色鼠。为C,则不会出现白化鼠。为D,则不会出现褐色鼠,故A、C、D错。
19.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右图所示,据图可知,不同于亲本表现型个体占的比例为( )
A.1/2 B.1/4 C.1/9 D.1/16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黄色:绿色=1:1,圆形:皱形=3: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后代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的基因型有Yyrr、yyrr,故其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1/2×1/4+1/2×1/4=1/4。B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学生对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理解不清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0.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钠是
A.小桶模拟的是雌雄生殖器官
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
C.每次抓彩球,统计后的彩球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
D.抓彩球时应看着小桶内的球,以确保最后得到理想的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模拟的是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每次抓小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确保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B正确;每次抓小球,统计的小球必需放回桶内,并且要进行多次,次数越多越好,C正确;抓小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以减少实验时人为误差,D错误。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名师点睛】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二、非选择题
21.已知某二倍体植物在自然情况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皆可,该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小组欲利用现有两纯合品种甲(红花高茎)、乙(白花矮茎)来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设计了如下操作:先让甲乙进行杂交获得F1植株,再让F1植株自交得到F2,从F2中筛选出红花矮茎的植株,让其连续自交多代,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1)上述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所利用的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理论上,F2红花矮茎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
(2)该小组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发现F2中各种植株的表现型比例与理论情况不一致,结果都接近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百花高茎:百花矮茎=7:3:1:1。
他们提出一种假设: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雄或雌配子致死。
为了验证其假设是否成立,该小组用F1植株与乙为亲本,分别进行了正反交试验并统计子代植株表现型,以子代植株中是否出现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植株为判断标准。
正交:F1(♂)×乙(♀) 反交:F1(♀)×乙(♂)
①若该表现型植株在正交后代中不出现,反交互代中出现。则假设成立,且致死的为___________(雄/雌)配子;
②若该表现型植株在正交后代中出现,反交互代中不出现。则假设成立,且致死的为___________(雄/雌)配子。
【答案】 杂交育种 1/3 aB 白花高茎 雄 雌
【解析】试题分析:纯合的红花高茎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矮茎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让AaBb自交,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A_B_):红花矮茎(A_bb):白花高茎(aaB_):白花矮茎(aabb)=9:3:9:1。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育种过程包括杂交、自交、连续自交,所以该方法是杂交育种。纯合品种甲(红花高茎AABB)与乙(白花矮茎aabb)杂交,子二代中红花矮茎植株(A_bb)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2)分析子二代的结果,“红花高茎(A_B_):红花矮茎(A_bb):白花高茎(aaB_):白花矮茎(aabb)=7:3:1:1”,说明红花高茎(A_B_)有2份不能成活,白花高茎(aaB_)也有2份不能成活,还很可能是含有aB的雄或雌配子致死导致的。
为了验证该假设,该小组用F1植株与乙为亲本,分别进行了正反交试验并统计子代植株表现型,以子代植株中是否出现表现型为白花高茎(aabb)的植株为判断标准。
①若白花高茎植株在正交后代中不出现,反交后代中出现。则假设成立,且致死的为雄配子;
②若白花高茎植株在正交后代中出现,反交后代中不出现。则假设成立,且致死的为雌配子。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能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某种两性花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现将某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将F2中的红花和白花植物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只收获红花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得一株系,则该株系中开白花植株占___________。
(3)若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4紫花:3红花:1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个纯合紫花(AABB)株系中偶然发现一株开黄花的植株,有人推测可能是由于一个基因A显性突变为A+所致。若推测成立,且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开红花,用该突变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1黄花:l紫花,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F1随机授粉,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是 AAbb和aaBB
(2)1/6
(3)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4)黄花:紫花:红花=3:3:2 黄花:紫花:红花=7:5:4
【解析】
试题分析:(1)将某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12:3:1,说明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紫花为A_B_、A_bb或aaB_,红花为aaB_或A_bb,白花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F1自交所产生的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 或aaBB、2/3Aabb或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将F2中的红花和白花植物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只收获红花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得一株系,因只有基因型为2/3Aabb或aaBb的红花植株才能结出开白花的种子,所以该株系中开白花植株占2/3×1/4=1/6。
(3)若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有白花的个体出现,说明两亲本的基因型中都含有a和b基因,进而推知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与红花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2紫花:1红花:1白花,与题意给出的4紫花:3红花:1白花比例不符,说明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
(4)依题意可知:该突变株的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1/2A+aBB(黄花)、1/2AaBB(紫花);1/2A+aBB(黄花)自交子代表现型为1/2×3/4黄花(A+_BB)和1/2×1/4红花(aaBB);1/2AaBB(紫花)自交子代表现型为1/2×3/4紫花(A_BB)和1/2×1/4红花(aaBB);综上分析,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紫花:红花=3:3:2。F1随机授粉,因F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aB=1:1:2, 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1A+A+BB+2A+ABB+4A+aBB):紫花(1AABB+4AaBB):红花(4aaBB)=7:5:4。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3.(共10分)胡杨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黄绿叶
浓绿叶
黄叶
淡绿叶
G_Y_
(G和Y同时存在)
G_yy
(G存在,Y不存在)
ggY_
(G不存在,Y存在)
(G、Y均不存在)
(1)已知决定胡杨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则黄绿叶胡杨树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
(2)现以浓绿叶胡杨树与黄叶胡杨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则F1只有2种表现型,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3)在黄绿叶胡杨树与浓绿叶胡杨树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4)胡杨树的春芽芽胞表皮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R、r),且R控制色素合成的效果具有累加效应。春芽芽胞表皮颜色有红色(RR)、橙色(Rr)和白色(rr)三类。现用秋水仙素处理处理橙色植株的幼苗,到性成熟后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有________种表现型。
【答案】(1)4(2分) GgYy(2分)
(2)Ggyy、ggYY(或GGyy、ggYy)(1分) 黄绿叶:黄叶=1: 1(或黄绿叶:浓绿叶=1:1)(1分)
(3)GgYy、Ggyy(1分) Ggyy(1分) (4)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黄绿叶是G-Y-,应有GGYY、GGYy,GgYY和GgYy4种。其中基因型为GgYy的植株自交,F1会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由题意可知浓绿叶胡杨树为G-yy,黄叶胡杨树为ggY-,如果亲本的基因型为Ggyy和ggYY或者GGyy和ggYy时后代只有2种表现型,依次为黄绿叶:黄叶=1: 1或黄绿叶:浓绿叶=1:1。
(3)黄绿叶胡杨树为G-Y-,浓绿叶胡杨树为G-yy,自交产生淡绿叶ggyy的应选择GgYy和基因型为Ggyy的植株自交,理论上选择Ggyy的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为1/2,而GgYy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为1/16,故Ggyy的高。
(4)橙色基因型是Rr,秋水仙素作用后是RRrr,可以产生RR、Rr和rr的配子,自交后会出现有4个R,3个R,2个R,1个R和0个R的5种表现型。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应用能力。
24.(16分)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 ;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 。
(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若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 条染色体。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 种;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若再生一个“不醉猕猴” 雄性个体的概率是 。
(4)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Ⅲ.若子代 ,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 。
【答案】(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不定向性 22
(3)4 3/32
(4)全为“不醉猕猴” aabb(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乙醇进入机体后,经过相应酶的作用被分解,的代谢途径, 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由于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
(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常染色体的一半及性染色体,即20+2=22条。
(3)“红脸猕猴”缺乏酶2,酶1由A控制,酶2由bb控制,“红脸猕猴”基因型应为A B ,共有4种; 子代中 “不醉猕猴”的基因型是A bb , “白脸猕猴” 的基因型是aaB 、aabb,亲本“红脸猕猴” “红脸猕猴”基因型应为AaBb, 再生一个“不醉猕猴”的概率是3/16,由于雄性个体的概率是1/2,所以再生一个“不醉猕猴” 雄性个体的概率是3/32。
(4)“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AAbb)交配, 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 AaBb),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全为“不醉猕猴”(Aabb),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