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中图版必修二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中图版必修二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23 08: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在翻译的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于哪两者之间
A. 氨基酸与转运RNA B. 核糖体与信使RNA
C. DNA与信使RNA D. 信使RNA与转运RNA
【答案】D
【解析】氨基酸上没有碱基,不会与t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过程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DNA和mRNA之间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转录过程中,而不是翻译过程中,C错误;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mRNA和tRNA之间,D正确。
2.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DNA碱基总量完全相同,且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两个生物的DNA的分子数相同 B.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C.这两个生物的性状相同 D.不足以做出什么判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个DNA分子是由数量不同的碱基组成的;所以碱基数目相同显然无法说明DNA分子数相同,A错误。遗传信息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即使数目相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遗传信息;B错误。性状是由基因的表达控制的,遗传信息不同,所以控制的性状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下列说法中有几项判断正确( )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死亡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利用水稻(2N=24)花粉培养所得单倍体植株长势矮小,所结种子比较小
(4)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可以定向地发生抗旱性的突变
A.零项   B.一项   C.两项   D.三项
【答案】B
【解析】
4.下面对遗传物质探索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
B. 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确定了S型细菌中存在的转化因子
C.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是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前者分离S型菌的DNA和蛋白质,后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A项正确;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确定了S型细菌中存在的转化因子,B项正确;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遗传物质是DNA,不能说明细菌中没有蛋白质,D项错误。
5.上面的遗传系谱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C.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D.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答案】A
【解析】略
6.下列关于转基因成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B.在农业上主要是培养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药性的农作物
C.转几丁质酶的植物能抗细菌类病害
D.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察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因此转几丁质酶的植物能抗真菌类病害,C错误。
7.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其中考虑一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可能性为a,正常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夫妻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
① ad+bc
② 1-ac-bd
③ a+c-2ac
④ b+d-2bd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表达式①ad+bc,ad(患甲病却不患乙病,即只患甲病),bc(患乙病却不患甲病,即只患乙病),则ad+b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故①正确;表达式②1-ac-bd,ac(两病兼得),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1(所有子代看作1),则1-ac-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故②正确;表达式③a+c-2ac,a(患甲病,包括两病兼得者),c(患乙病,包括两病兼得者),ac(两病兼得),a-ac(只患甲病),c-ac(只患乙病),则(a-ac)+(c-ac)=a+c-2ac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故③正确;表达式④,b+d-2bd,bd(正常,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b(不患甲病,包括只患乙病者和正常人),d(不患乙病,包括只患甲病者和正常人),b-bd(表示只患乙病),d-bd(表示只患甲病),则(b-bd)+(d-bd)=b+d-2bd为只患甲、乙一种遗传病者,故④正确,所以①②③④四个表达式都正确,故选D。
8.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 )
A. GGU B. GGC C. GGA D. GG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结果导致密码子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对比甘氨酸和缬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只有GUG与AUG相差一个碱基,而GUG与甘氨酸的GGG密码子相差一个碱基,因此基因未突变时,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G,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密码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推断的能力。
9.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一事实说明( )
A. 基因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与酶有关系,与基因没有关系
D.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间接控制;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直接控制。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导致不能产生正常的酪氨酸酶,进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很明显属于间接控制生物性状,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菠菜成熟的叶肉细胞和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进行的过程分别是
A.①②③和④⑤⑥⑦
B.①②⑤和①②④⑤
C.②⑤和④⑤
D.②⑥⑦和②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菠菜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图中的②转录和⑤翻译过程;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可以通过图中的④RNA的自我复制和⑤翻译过程进行增殖,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某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下列选项提到的碱基中,可能是“P”的是( )
A. 胸腺嘧啶 B. 腺嘌呤
C. 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 胞嘧啶
【答案】D
【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以突变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为U-A,A-T,而另一条正常,以正常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为G-C、C-G,因此被替换的P可能是G或C,故选D。
12.下列关于DNA分子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①活细胞为DNA复制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②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③细胞内DNA聚合酶的催化活性高
④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能够精确复制是因为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在复制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准确进行,故②④正确,故选D。活细胞为DNA复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细胞内DNA聚合酶的催化活性高不是DNA精确复制的原因,故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 复制过程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D.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该DNA分子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则A=T=5000×2×20%=2000,G=C=5000-2000=3000,所以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2000×2+3000×3=1.3×104,A正确;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3-1)×3000=2.1×104个,B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2:(23+1-2)=1∶7,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2:(23-2)=1∶3,D错误。
14.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IV—1基因型为XA1 X A1概率是1/8
C.III—2基因型为XA1 X A2的概率是1/8
D.III—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能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等。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基因型为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为1/2XA1:1/4XA2:1/4XA3,Ⅲ-2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2、1/4XA3XA2。由于Ⅱ-2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所以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A错误;由于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Ⅲ-2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2、1/4XA3XA2,只有XA1XA2含XA1配子,XA1XA2的概率是1/2,所以Ⅵ-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2×1/2×1/2=1/8,B正确; 由于Ⅱ-3基因型为XA1XA2或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2XA2:1/4XA3,且Ⅱ-4基因型为XA2Y,又Ⅲ-2为女性,必有XA2,所以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C错误;由于Ⅱ-2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A2:1/4XA3,Ⅱ-1提供Y配子,所以Ⅲ-1基因型为为1/2XA1Y、1/4XA2Y、1/4XA3Y,XA1Y的概率是1/2,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解题点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A1Y,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A1和Y;Ⅰ-2的基因型为XA2XA3,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卵细胞,即XA2和XA3.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5.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如图所示:
则经过两代培养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不可能为(只考虑一对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因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之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复制后在所得到的第二代DNA分子中,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的占1/2,只有一条链有放射性的也占1/2;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得到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会出现A、C、D三项所示的结果,B情况不可能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等位基因为A和a,若Ⅲ10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A.1/2 B.1/3 C. 2/3 D.1/4
【答案】B
【解析】
17.乙型肝炎病毒不能用动物细胞培养,无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制造疫苗。自1979 年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DNA测序完成后,已知病毒的核心蛋白和表面抗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下列是应用生物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请指出有关问题的不正确选项( )
A.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也达到了定向改造细菌的目的
B.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为核心蛋白编码
C.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为表面抗原蛋白编码
D.在②过程中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答案】B
【解析】基因工程能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题中将乙肝病毒的有关基因引入细菌,从而达到定向改造该细菌的目的;乙肝起抗原作用的是其表面抗原蛋白,所以生产乙肝疫苗的目的基因是编码表面抗原蛋白的基因,而不是基因编码核心蛋白的基因;图中②过程是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并将重组DNA导入细菌细胞中,这一过程中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18.—个含3000个核苷酸对的DNA片段,其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DNA片段含有1800个胞嘧啶
B. 该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该DNA片段复制3次可以得到8个相同的DNA片段
D. 该DNA片段第3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400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特点。
A.DNA分子中,A+C占碱基总数的50%,若A占20%,则C占30%,即该DNA片段含有1800个胞嘧啶,A项正确;
B.该DNA是双链结构,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项正确;
C.正常情况下,该DNA片段复制3次可以得到相同的DNA片段23个,C项正确;
D.由题干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含胸腺嘧啶1200个,则第三次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200×2(3-1)=4800个,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关于DNA复制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计算: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
②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19.果蝇的某精原细胞全部染色体被15N完全标记,后转入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在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经变形形成8个精子,对于这8个精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个精子的全部染色体不可能都含有15N
B. 8个精子的全部染色体不可能都含有14N
C. 染色体中含15N的精子有4个
D. 染色体中含14N的精子有4个
【答案】A
【解析】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形成的所有子代DNA分子均为15N14N,则最终形成的两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均为15N14N,再进行减数分裂,每个DNA复制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为15N14N、14N14N,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一个含15N14N,一个含14N14N,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则8个精子的全部染色体中一半含15N14N,一半含14N14N,即全部染色体不可能都含有15N,但都含14N,A正确、B错误;染色体中含15N的精子数随机,即0~8个,含14N的精子数为8个,C、D错误。
20.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是b,则
A. b≤0.5 B. 胞嘧啶为a(l/2b—1) C. b≥0.5 D. 胞嘧啶为6(l/2a—1)
【答案】B
【解析】腺嘌呤a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碱基总数为a/b?,胞密啶的个数为(a/b-2a)/2?,即(1/2b-1),所以B正确,D错误。因为该DNA区段中有4种碱基,b不可能等于0.5,所以A、C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1和基因2一般______ (“会”或“不会”)出现在人体内同一个细胞中。
(2)图中①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②过程所需的原料为_________,①②过程的直接能量物质为_____________。
(3)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会 细胞核 游离的氨基酸 ATP 基因突变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解,①过程表示转录过程;②过程表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酶控制代谢过程,说明黑色素的合成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④⑤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决定生物性状。
(1)人体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所以每个体细胞所含有的基因都与受精卵相同,即含有人体发育的全套基因。由此可知,基因1和基因2一般会出现在人体内同一个细胞中。
(2)图中①过程为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②过程为翻译,所需的原料为游离的氨基酸。①②过程的直接能量物质为ATP。
(3)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2突变。
(4)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内一些生化反应,从而间接控制部分性状。
【点睛】本题关键要看懂图解中每一个过程代表的含义。
22.自毁容貌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患者在发病时会毁坏自己的容貌。大约50,000名男性中有一名患者,一岁左右发病,20岁以前死亡。下图是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Ⅰ-2、Ⅱ-2和Ⅱ-4都是携带者
C.Ⅲ-1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约为1/250000000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系谱图可知双亲没有而儿子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患病的都为男性,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A正确;因为II3、III2和III5、III6都患病所以Ⅰ2、Ⅱ2和Ⅱ4都是携带者,故B正确;III1因为母亲是携带者,其有1/2概率是携带者,故C正确;因为患者在20岁以前死亡,在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应为0,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3.金花茶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
(1)通过转基因技术使野生品种的抗性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去,已经得到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
A.间接使用价值 B.潜在使用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美学价值
(2)将②连接到①上并形成③,常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抗枯萎病基因能够拼接到①上,其物质基础是 。
(3)为使抗枯萎病的基因成功表达,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目的基因、复制原点之外还需具备的是 、 、 。
(4)经检测,被③侵染的金花茶叶片细胞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②已经在金花茶细胞内得到_________。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快速培育大量该抗病新品种,应该采用的技术是 ,依据的理论基础是 。
(5)基因工程技术还可用于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 ,基因治疗包括__ 和 两种方法,采用的载体通常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每空1分)(1)C 
(2)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DNA结构成分基本相同且都是双螺旋结构 
(3)启动子 终止子 标记基因
(4)表达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5)DNA分子杂交 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修饰的)动物病毒(或修饰的腺病毒)
【解析】
试题分析:⑴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农作物新品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⑵将②目的基因连接到①质粒上并形成③重组质粒的过程需用到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转基因技术之所以能够成功,说明两者的DNA结构成分基本相同且都是双螺旋结构。
⑶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目的基因、复制原点之外还需具备的是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⑷被③侵染的金花茶叶片细胞具备了抗病性,说明抗病基因得到了表达;其意义是能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欲快速培养该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⑸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基因治疗包括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常采用的载体是(修饰的)动物病毒(或修饰的腺病毒)。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4.下图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遗传。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
①Ⅱ5和Ⅲ1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常染色体显性 aaXBXb AAXBY或AaXBY 17/2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学生识记几种常考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分析系谱图:Ⅱ7和Ⅱ8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
(1)由试题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①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结合试题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不患甲病,但其父亲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aaXBXb,Ⅲ12患甲病而不患乙病,故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②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XB、1/2aaXBXb, Ⅲ1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2/3AaXBY,他们的子女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2+2/3×1/2×1/2=1/3, 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2×1/4=7/8,因此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3×7/8=7/24,患病的概率为1-7/24=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