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2 22: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点涉及到国防军事,八年级的学生对军事武器很感兴趣,有一定的读图和阅读能力,因此他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较高,但他们对我国的国防建设特别是发展历程了解不多。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注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史实的方法,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感性而零散的历史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类,并在知识对比中了解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引导学生分析国防建设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
《钢铁长城》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第一课的内容,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少,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海、空军及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分析国防现代化的形成原因,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军威,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增强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讨论探索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阅读史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授课过程:
课堂导入(3分钟)
师: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视频片段和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式图片。
阅兵是展现一个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现国威军威的重要形式。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是反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两次国庆阅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现代我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又取得了什么新成果?
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有个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国防力量的不断壮大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有关我国国防建设的《钢铁长城》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内容:结合教材及课前资料搜集完成自主学习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基本史实及发展历程,理解什么是“钢铁长城”?主要是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
学生反馈要求:督促学生做好笔记,在反馈时可以用讲解、图片、知识构图等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反馈知识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特别是男生对国防武器这一块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可以布置课前任务资料收集学习并结合课本知识,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静心阅读及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反馈(10分钟)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对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基本史实有了很好的了解,接下来请大家根据PPT中给出的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图片简述中国陆、海、空军的发展历程。
(1)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仅有陆军组成,他经历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等阶段,1946年10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之时,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是一支以单一步兵为主的陆军部队。为适应保卫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由单一陆军向海军、空军和其他特殊技术兵种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发展。
陆军新兵种图片组成:中国装甲兵、中国防化兵、中国炮兵、中国通信兵。
(2)海军
教师在PPT上展示时间、武器装备、兵种。
海军装备: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舰、核潜艇。
驱逐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中型军舰之一,主要职责以护航为核心,同时拥有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广泛的作战职能使得驱逐舰成为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的舰艇。
护卫舰是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等任务。
导弹驱逐舰是以舰对舰导弹为主要武器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兼有防空、反潜、护航等任务的多用途的水面攻击型战舰。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加入海军服役,标志着中国加人了“航母国家俱乐部”,圆了中国海军百年航母梦,大大提升了中国的海军力量。中国海军终于建成一支令敌人不敢小觑的强大力量。
海军的兵种组成:驱逐舰编队、潜艇编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
(3)空军
生:空军的建立。人民空军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建立初,经历严峻考验 飞机的国产化 现代化空军的建设。
空军刚刚建立,就参加抗美援朝,击落敌机300多架。从教材78页相关史事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敌人异常强大,但是在那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我们要学习蒋道平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优秀品质。
展示:50—70年代自行研制系列战机图片:
轰炸机:轰-5、运输机:运-5、强击机:强—5、加油机:长虹一。
师介绍:歼轰-7“飞豹”(对外名称FBC-1)是由我国于80年代开始设计,完全依靠本国技术力量研制成功的大型战斗轰炸机,歼轰-7可算是颇有特色的一个。但直到现在大多数人对于该机的情况仍知之甚少。
歼—7:是我国第一次自行研制的战斗机,机型模仿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从中也有很多我国自行研制的高科技含量成果。
出示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图片。
2017年,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列装部队,成为全球第二个自主研制并正式装备部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巨大提升。
(4)火箭军(导弹部队)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发射后会根据目标位置的变化及时转弯、爬高或俯冲去追踪目标。它比炮弹射程更远、打击更精确,威力更大,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历程: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开始创建于1957年12月,时属炮兵建制。1959年6月决定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扩编为地地导弹战斗营,这是我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也是今天战略导弹部队的“种子部队”。1966年6月,中央决定组建第二炮兵,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原地地导弹部队划归第二炮兵建制。同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
主要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组成及主要装备:导弹部队建立之后迅速发展,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我国的导弹可以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打击空中目标和海上目标,可以在地面发射,也可以在水下发射,做到了全地域、全天候、全方位发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综合表述归纳能力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陆海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了解我国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的建立和强大形成感性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0-15分钟)
1、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海上侵略,迫使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生:(1)旧中国国力贫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例如,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等。
(2)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有坚强的国力做后盾,特别是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先进装备,极大地提高了人民海军的作战水平,有力地保卫了祖国的海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保障,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同时为解决本课的难点做铺垫)
史料1 实现强军梦想,要做到三个牢记。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这是强军之要;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是强军之基。
——习近平
史料2 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这是党赋予我军政治工作的新使命,是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3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是人民军队砥砺前行、劈波斩浪的5年,从脖子以上到脖子以下,从横向到纵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重塑重构已经使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军队能打胜仗的能力和优势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阅读教材,十八大以来,人民解放军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概括新时代强军之路的举措。
(1)加强部队政治工作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在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调整五大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队主建的新格局。
3、小组探讨归纳国防力量的强大的原因及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有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教师总结讲解。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指引,国家政策的保障。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为建立强大的国防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国防建设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1)现代化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国防是经济的保障。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越富强,越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没有强大的国防,是无法保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的。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现代化的国防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先进的科技水平,强大的经济实力,人民国防意识的不断提高,是将国防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
(设计意图:此问题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充分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3分钟播放一些现代军事武器装备的图片及背景音乐)
军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军队就没有安全可言。国防建设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正向现代化迈进,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科技强军的路上让我们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就,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感受国防力量的加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板书完成知识结构(2-4分钟)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进行展示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构成和动手能力,形成历史思维)
六、课后作业推荐学生查看资源,以拓展学生知识。
拓展提升
教学视频:第二炮兵的历史与现状
教学视频:会拐弯的中国洲际导弹
教学视频:中国核潜艇与洲际导弹
七、教学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保卫祖国边疆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钢铁卫士。本节课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问题要求重新归纳本课知识,并回忆所学相关知识,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还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