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日常生活的变化
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的变化
表现50年代列宁装60、70年代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80年代“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90年代以来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改革开放前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票证时代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在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命根子”。那时可以称之为“票证时代”。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北京前门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很多人把去吃肯德基当作下高级馆子。与西餐零距离接触“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营养健康20世纪50-70年代——“饿”
20世纪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20世纪90年代——饕餮时代
21世纪——吃出健康略显老旧的房屋,留下了我们爸爸妈妈太多的童年记忆!住筒子楼的公共区 这里是爷爷奶奶童年记忆的开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日益提高,我们拥有更多的只有、更多的隐私。对住房功能的要求也变得明确!独立厨房独立卫生间行改革开放后BB机也叫寻呼机,是十多年前曾在海南盛行的一种无线通讯设备,它的体积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有事呼我,这是BB机流行时代最有身份感的一句口头语。能够持有BB机的人几乎是寥若晨星,要是在公共场合之下,突然从谁身上响起“Bi Bi Bi”的呼叫声,必将会吸引众多羡慕的眼光。 “大哥大”!砖头似的模拟制式无线通讯接入机。一部几万元,非一般人所能拥有,真正的老板才有财力负担得起,话费每分钟一元以上,还要交月租费。但走在大街上,回头率不少噢!
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摩拉托拉实验室里诞生。这部手机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哥大”已不再流行了,黑白屏手机推出来后,因携带方便、价格实惠,迅速被众多人接受,正式进入老百姓生活,进入了商人的生意洽谈中。GSM使移动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中国第一个GSM电话的诺基亚2110 第一款全中文手机——摩托罗拉CD928+第一款进入中国大陆的GSM手机——爱立信GH337九十年代末,手机的地位,更是从身份的象征逐渐成为一种多媒体通讯工具,充斥着平民百姓的工作与生活,几乎是人手一个。就在手机风暴还没有减弱之时,网络聊天、视频工具就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席卷而来,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与快捷。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这件衣服在哪买的?多少钱?我也要去买一件!趋同性 糟糕,怎么和同事撞衫了?看来今天还得重买一件!个性化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奉行节俭
量入而出信贷消费
超前消费总结提升社会主义建设探寻出正确道路,是我们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九大(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