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个案
备课时间
4.1
主 备 人
主备人所
在单位
复备时间
4.1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10端午粽(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 1课时
上课时间
?
项 目
?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认识“立”“米”“矢”等偏旁。
?
过 程
方 法
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课件
教 学 流 程
?
教 师 活 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一、激趣导入。
?
?
?
?
教
学
环
节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端”“午”“粽”。
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
?
?
?
?
?
?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
4.学生自读课文。
?
3、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
全班交流。(课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5.作品展示。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
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5.回答交流,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
6.理解词语:箬竹叶清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
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之处。
?
?
?
?
?
?
?
?
?
?
?
?
?
?
?
4、拓展感悟,布置作业。
?
?
?
?
1.生观察粽子的图片,并思考图片上的实物是什么?
2.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全班交流。
3.生齐读课题。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端”、“午”、“粽”。读不准的生字,其他同学帮忙指正。
5.生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
?
?
?
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课文,生字画“○”,生词画“____”,读不准确的地方,小组内合作完成。
2.生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生词,互相帮忙正音。
3.生自由读课文,组内合作,互读互译,并交流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
1.生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5.观察田字格中生字“午”、“节”的笔顺和所占的位置,边描红,小组内讨论该注意的问题。
6.展示并交流书写作品。
7.生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组内讨论交流。
8.全班交流: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9.生朗读以下词语:箬竹叶糯米枣清香又黏又甜
10.朗读第2自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找出相关句子:(1)外婆的粽子是用这些材料包成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2)煮熟的粽子,清香扑鼻:外婆……一股清香。(3)外婆包的粽子味道美极了:剥开粽叶,……又黏又甜
?
?
?
?
?
?
?
?
?
?
板
书
设
计
10? 端午粽???????????????????
课
后
反
思
?
本节课的教学,我考虑到字词句的教学是低年级语文的重点,所以,在课前,我准备了若干田字格词帖拿在手上。如教学“粽”这个字时,一边教同学读音(平舌音),一边提示学生“粽子”是用米做的,所以它是个米字旁,是个形声字,这个字和“子”连起来时,“子”要读轻声,所以这个词教读了好几遍,直到孩子们全读准为止,另外,课文第2自然段长句较多,所以,在教学时,我又采用分析法,根据课文内容,一句一句引导读,直到孩子们读通顺,读流利为止。这一点,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
?
?
?
?
?
?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个案
备课时间
4.1
主 备 人
主备人所
在单位
复备时间
4.1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
10? 端午粽????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2?? 课时
上课时间
?
项 目
?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继续识记生字,会写“真、分、豆”三个生字。
?
过 程
方 法
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会流利朗读课文3、4自然段会写“真、分、豆”三个生字。
?
?
教学难点
会流利朗读课文3、4自然段会写“真、分、豆”三个生字。
?
?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1.生字、词卡片、课件。(师)
2.生字、词卡片、有关屈原的资料。(生)
?
?
教 学 流 程
?
教 师 活 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
?
?
教
学
环
节
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
?
?
?
2、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
?
?
?
3、课文拓展,指导书写。
?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
(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
?
?
?
?
?
?
四、布置作业。
?
?
?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在自己准备的生字卡片中能快速找到。
2.倾听朗读,全班交流。
?
?
1.生先自由读第3自然段,组内交流,再讨论第3自然段的内容,准备全班交流。
2.组内互读第3自然段中的长句子,会读的同学可以帮助其它同学。
3.读生词卡,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组内练习说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6.组内互读互译第四自然段。
7.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讨论端午节的来历,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
?
1.生边看视频,边了解屈原的生平。
2.生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体会其伟大的爱国精神。
3.全班交流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激发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4.生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组内交流注意的问题,描红。
5.交流作品展示。
?
?
?
?
?
?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
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学习字词句,朗读课文上,在读中了解到“我”为什么喜欢外婆的“端午粽”,然后把这个内容加以拓展,让学生们明白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视频资料,学生们了解了屈原,更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
?
《端午粽》同步练习
一、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____uān? ____ù
? 端??????? 据
____iàn? ____òu
? 念??????? 肉
二、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读音,画“√”。
粽子zònɡzhònɡ
中间jiānjiàn
总会zǒnɡzhǒnɡ
带来dāidài
三、看拼音,写汉字。
Wǔ?? dòu??? mǐ??????? zhēn
1.中?? 用红?? 与白??? 做的饭??? 香。
Yè? fēn
2.请把这些?? 子?? 成两份。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箬竹叶 (??? )的枣
(??? )的糯米?? (??? )的粽子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参考答案
一、
d j n r
二、
第一个第一个第一个第二个
三、
午豆米真
叶分
四、
青青? 红红? 白白? 甜甜
五、
一到春节,奶奶总会做好一桌子饭菜,等着我们回家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