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3 10:05:2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名篇名句。
  2.体悟作者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自我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韵之美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铭”者,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为了便于广泛传诵,牢记不忘,文字简约的铭文都非常讲究修辞,讲究押韵。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乃韵文也。
  欣赏配乐朗诵《陋室铭》。
  (一)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复习节奏的概念(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停顿叫做节奏)。指名根据刚才欣赏的配乐朗诵,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二)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习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标出韵脚。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三)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
(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一般的翻译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蕴美,而韵译还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韵美。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韵译后,师出示教参普通的翻译(略),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感受韵译的韵致﹑韵味。
  生伴着音乐诵读《〈陋室铭〉韵译》,体味韵味如歌的音乐之美。
    二﹑理解情操之美
  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铭”字入手,感受了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下面,再从这个“铭”字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
  指导学生默读课题注释①,明确铭文是什么样的文字(“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进而依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确这篇铭文属于后者。
  思考: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
室外之景——境佳。“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用比拟法把自然物写活了。仿佛这些清新、美丽,生机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来于“陋室”的“客人”,它们以自身特有的清丽姿色,装点着这间散发出沁人香气的茅舍。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陋室主人的“德馨”,仿佛它们皆因主人的德馨远播而来。
室中之客——儒鸿。古人很重视“无友不如己者”“非贤友则无取之”这些儒家的交友之道。既然往来的、谈笑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那就可想而知了。
室内之事——趣雅。你看,陋室主人悠闲地弹着“素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官府事务缠身,潜心静默地读经。这里简直像“世外桃源”一样清静幽雅,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弹琴、读经不正是古时的君子之风吗!这是在含蓄地暗示陋室主人是君子(其实这种含蓄的暗示也是在为下文省略的“君子居之”植根)。君子可是我们中国人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最高标准。“鸿儒”“金经”和“素琴”,从交往﹑学习和爱好等方面写出陋室主人追求之不陋,陋室主人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思考:作者的议论句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有着怎样美好的德行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等议论性的句子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甘居陋室,不以为陋,追求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美好德行。(PPT: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
  具体分析﹑概括后,生齐声诵读,读出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节操之美。
    三﹑鉴赏表现之美
  1.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扬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托物言志。本文构思新颖,托物言志,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歌颂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了作者遭遇政治挫折后的心境。在这里,托物言志的好处是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质表现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颇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2.题目叫陋室铭,文章开篇却从山﹑水,仙﹑龙写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比兴。这儿的山﹑水,仙﹑龙,既是兴也是比。宋李仲蒙《困学纪闻》曰: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为信手拈来,索物为着意经营。山﹑水,仙﹑龙,是信手拈来吗?作者要着意经营什么呢?一是借比兴站高处立意,暗示自己是仁者是智者,且不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吗?二是借仙龙点睛山水之名行歌颂自己道德品质之实。平凡的山水何以名﹑灵?靠仙龙。简陋的屋子怎么不陋?靠主人散发出花木般芳香的美好的德行。三是结构上突兀而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这不正是智者所为吗?四是内容上起暗示作用,含蓄有味,能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用典﹑类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个类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况——他胸怀雄才大略,尽管当权的保守势力把他贬谪到边郡(简要插说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但他的政治抱负和文学志趣不变,或者像隐居南阳的诸葛亮那样遇贤主而出仕,或像杨雄在成都草堂里著述《太玄》那样安贫乐道,赋诗著书,不管怎样,都要做出有益于天下的大事。仁者,爱人也,这才正是仁者所为。文末引用孔子典故可谓切合题意的妙手天成。引孔圣人语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就是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作最好的定论。
    四﹑创造自我之美
  本文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真挚健康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的意愿。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颖深刻的哲理。
  指导:本文托物言志的构思思路是“三层式结构”,即“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
  明确:“山不在高……惟吾德馨。”引出事物。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描叙事物。
  “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托物寄意。
  学生微型创作:雅室铭
楼不畏高,安居则行;室无须大,雅洁则宁;虽非阔绰,却含温馨。朝阳映轩亮,皎月入窗明。不慕豪华居,安思别墅亭。可以聆乐音,寄诗情;无敷衍之累耳,无迎送之劳心。谈笑皆好友,往来俱佳朋。聊慰曰:“室雅心清”。
  五﹑比赛背诵全文
  提示:掌握助你快速背诵的秘诀——多看一眼板书,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思路“三层式结构”。
  生随着音乐齐背。背出韵味,耳醉其音;背出情感,心醉其情。
  六、反馈练习
一、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填空:
1、揭示文章主旨的是:
2、描写陋室环境的是:
3、描写主人交往之人的是:
4、描写主人日常生活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R版 七年级下
陋室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铭”者,记载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为了便于广泛传诵,牢记不忘,文字简约的铭文都非常讲究修辞,讲究押韵。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乃韵文也。
欣赏配乐朗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xīn


(一)把节奏韵律读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节奏韵律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把韵脚读好
回环往复之美
(三)韵译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普通译文与韵译比较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思考: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思考:作者的议论句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有着怎样美好的德行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保持高尚节操
安贫乐道
1.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扬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陋室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1.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扬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好处: 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质表现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2.题目叫陋室铭,文章开篇却从山﹑水,仙﹑龙写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比兴
一是借比兴站高处立意,暗示自己是仁者是智者。
二是借仙龙山水之名行歌颂自己道德品质之实。
三是结构上突兀而来,避免了平铺直叙。
四是内容上起暗示作用,含蓄有味
类比
典故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高洁傲岸的情操
安贫乐道的情趣
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志趣和抱负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的意愿。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颖深刻的哲理。
托物言志的构思思路是:“三层式结构”
“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
引出事物
描叙事物
托物寄意
雅室铭  
楼不畏高,安居则行;室无须大,雅洁则宁;虽非阔绰,却含温馨。朝阳映轩亮,皎月入窗明。不慕豪华居,安思别墅亭。可以聆乐音,寄诗情;无敷衍之累耳,无迎送之劳心。谈笑皆好友,往来俱佳朋。聊慰曰:“室雅心清”。
背出韵味,耳醉其音;背出情感,心醉其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反问
比喻 对偶
对偶
借代
1、揭示文章主旨的是:
2、描写陋室环境的是:
3、描写主人交往之人的是:
4、描写主人日常生活的是:
二、填空: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