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词五首》单课精练
一、积累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①词,是 (时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一般称为“ ”,后来才称为“词”,又称“ ”“ ”等。
②温庭筠,原名 ,字 。晚唐太原祁人。是 派的重要作家。
③《武陵春》选自 ,李清照, (朝代)女词人。号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④范仲淹,字 , (朝代) 、 。苏州吴县人。
⑤苏轼, (朝代) 、 。字 ,号 ,眉州眉山人。是“ ” 之一,与父 、弟 合称“ ”。
⑥辛弃疾,字 ,号 ,著有 ,存词600多首。
2.默写填空。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 , 。
③人不寐, 。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 。
⑤只恐双溪舴艋舟, 。
3.“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精练
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并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作者巧着一个“ ”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苦寒、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②词的下片重在抒情,作者妙用一个“ ”字,表现出将士们因思家心切、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
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所叙述的主要内容是: 。
②词的下阕重在抒怀,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
③词的上阕巧用典故,表现出作者发少年狂气的句子是:
④词的下阕妙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渴求重用的句子是:
3.赏析李清照的《武陵春》并答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词中交代季节特征的一句是:
②词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浓重哀愁的两个细节是:
③试简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将温庭筠的《望江南》改成一篇2O0字的小散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三、拓展演练
5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幽思。
D.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6.对《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有力地抵御匈奴入侵的历史。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家。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阅读清人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今古河山无定据①。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②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①定据:永久地占领。 ②青冢:指汉朝出塞和亲、平息战火的王昭君的墓。
7.上阕中“ ”、“ ”两句借景写情,表达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征战不断的感慨。
8.在这荒凉的塞外,既有过“铁马金戈”,也有过出塞的王昭君,你能从下阕含蓄的语句中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吗?
参考答案
1.①唐五代;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②岐;飞卿;花间 ③《李清照集校注》;南宋;易安居士 ④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诗;词 ⑤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辙;三苏 ⑥幼安;稼轩;《稼轩词》 2.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③将军白发征夫泪;④西北望,射天狼;⑤载不动许多愁。 3.示例:借酒写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二、1.①异 ②泪
2.①出猎 ②报效国家 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①风住尘香花已尽 ②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③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突出了愁苦的深重。
4.写作时注意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力求情景交融。
5.A 6.C 7.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8.古往今来的的征战带来的只是残酷的杀戮和满目的荒凉,而和睦相处、和平安宁才是人们的心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