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柯桥区鉴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绍兴柯桥区鉴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3 15: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浙江省绍兴柯桥区鉴湖中学高一第二学期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35=70)
1.《中国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3. 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门下省独掌大权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君权受相权制约
4.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
5.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现于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宋元时期
6. 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工具。下图所示的犁①最早出现于唐代;②便于中耕;③结构更为完备;④能控制耕土的深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8. 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这说明唐代
A.开始出现“夜市” B.官吏不再直接监管“市”
C.扬州“夜市”繁荣 D.扬州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9.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它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亚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度’的诞生日,开辟了中国和亚洲民主共和国的曙光!……对世界一般文明历史的发展均有很大的意义。”以上1942年中国共产党纪念文稿纪念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 B.《资政新篇》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13.右图反映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会战,该会战的意义是(  )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结果
D.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14. 右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形势图。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5. 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6. 右图是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这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
A.明朝中后期
B.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期间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
1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8.右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
A.抵制洋货运动 B.“实业救国”的精神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轻工业发展较快
19. 1877年8月至10月,清朝官员丁日昌主持架设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电报线。该电报线架设在
A.南京 B.台湾 C.上海 D.天津
20.“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 B.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
C.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 D.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
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3.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共同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回顾历史,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C.海协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D.美国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的立场
24. .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1世纪初中国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25.下图是1955年的政治宣传画,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6.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C.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7. 纵观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抓住了四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第一次 毛泽东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第二次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决定实现中美建交
第三次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第四次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第一次促使美国宣布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第二次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C.第三次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D.第四次使中国走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28. .右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居民 B.广大奴隶
C.成年男性公民 D.妇女
29.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形成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公民法的形成 D.《民法大全》的颁布
30.“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31. 读“两国政治制度比较”表,相应空白处应填入
① ②
国家元首 有任期 世袭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军权 国家象征,虚君
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关系 政府(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内阁、元首不对议会负责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
A.①美国政府 ②英国政府B.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②英国政府
C.①英国政府 ②美国政府D.①美国政府 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32.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期间,罗德岛州始终拒绝参加,其余12个州任命的73名代表中只有55名参加了会议,42名代表坚持始终,39名代表在宪法上签字。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罗德岛州意在分裂国家 B.制宪会议不得人心
C.部分州对强化中央权力心存疑虑 D.1787年宪法仅代表个别州的利益
33. .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不包括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C.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34. 1947年,美国国务卿向全国发表讲话:“欧洲的恢复比预期的要慢得多。力量的分散已开始明显。病人气息奄奄,而医生们却在慢吞吞地讨论。”他主张尽快
A.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B.建立欧洲联盟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提出杜鲁门主义
35. 右图是一幅反映英国退出欧盟的漫画。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退欧公投”,次日公投结果出笼,英国宣布退出欧盟。英国是欧共体第一次扩大时(即1973年)加入该组织的。英国加入时,该组织
A.正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口号
B.已经成立了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C.由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D.完成了“欧共体”到“欧盟”的转身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三题,总计30分)
36.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什么?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获得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分别使用什么能源作为动力?(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8. 材料一 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 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Ⅱ》整理
材料三 美国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它的改革是纠正因过度放任所造成的弊病。中国的改革是从原来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总统采取何种手段来应对这次“危机”?(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4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美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不同。(4分)








鉴湖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历史选考适应性测试
一、选择题(2*35=7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材料题 (3*10=30)







































































鉴湖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历史选考适应性测试
一、选择题(2*35=7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B C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D B B B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A A D D C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D C A
二、材料题 (3*10=30)
36. (1)前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有利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获得海外市场、原料和资金);圈地运动(获得劳动力、国内市场和原料);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技术和经验);黑奴贸易(资金)
(2)影响: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变化: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或垄断组织的出现)。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
37. (1)火车机车:第一次工业革命,能源:煤;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能源:石油。
(2)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8. (1)“当前的危机”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手段: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决策过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内容。
(3)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美国:由自由放任走向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36.(1)







(2)









(3)








37.(1)








(2)






38(1)






(2)








(3)






PAGE



- 9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