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3 14: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宋朝人是最小资的,城里的小白领、小商人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就连宋孝宗也厌倦了宫里的山珍海味,常常派宦官去叫外卖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你能说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么?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大都
它们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逛开封看都市繁华
逛开封看都市繁华——大相国寺
我要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呢?
逛开封游大相国寺热闹非凡
傀儡戏
大相国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寺门前是东京城内的重要码头,而且位置适中,因而成为了繁华的民间交易和游乐场所。
每月举办5次庙会,供“万姓交易”,寺内商贾多达万人 。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瓦子
我想娱乐又想购物,找什么场所呢?


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瓦子
白 打
规则:不用球门,以踢出花样动作为输赢。比赛时场地要用丝围子围起来,蹴鞠者在其中轮流踢球,以动作失误和不够规范计输赢筹数。如踢给对方的球不到位,输一小筹,踢出了场地则输一大筹,踢出的球不够高、太毒、太重、不该转身的转身了,都要输筹。最后以得筹多者为赢。
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瓦子
顶竿图
耍猴
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瓦子
斗蟋蟀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看戏曲表演
你能猜出这些杂剧艺人在做什么吗?
吹口哨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击鼓
欢乐竞猜——这是什么节日?
一位白发老人用红色、火光和炸响驱走了“年”这头怪兽,以后每到过这个节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爆竹,并且灯火通明。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春 节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在平定了“诸吕之乱”后登基。他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了与民同乐的节日,那天家家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元宵节
欢乐竞猜——这是什么节日?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除了吃月饼,这一天,人们还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中秋节
欢乐竞猜——这是什么节日?
一位爱国诗人,在流放途中听说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后,投入了汩罗江中,后来人们把食物投入到江中,以便诱食蛟龙水兽,使他的尸体免遭伤害。我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
欢乐竞猜——这是什么节日?
传统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关汉卿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二、赏词曲观宋元风云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一关:比常识
1、诗、词的主要区别?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明月几时有
苏轼
词的特点:一种新体诗歌。词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因词牌的不同,每句的字数和韵律各不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一关:比常识
1、诗、词的主要区别?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2、说出你知道的词牌名?
3、举出宋朝杰出的词人?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二关:品词风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豪放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huī]
[zhì]
[dì]
南宋
辛弃疾
一辈子最失意的事 报国无门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一辈子最成功的事 爱国有词
南宋
辛弃疾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宋词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
和报国情怀,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气势磅礴,
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2、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元曲
元曲由( )、( )和( )组成。
元曲的特点:综合性艺术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元曲
杂剧
散曲
南戏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三年大旱
浪漫的艺术手法,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窦娥冤》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元曲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王实甫
《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西厢记》
“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赏词曲观宋元风云——元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三、读史书鉴古今兴衰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砸缸的司马光所写的
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墨迹
宋神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
作者以《资治通鉴》
为书名有何含义?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读史书鉴古今兴衰——《资治通鉴》
史学双璧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读史书鉴古今兴衰——《资治通鉴》
司马迁
司马光
黄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
北宋时期
战国时期
五代时期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资治通鉴》
A
B
C
D
《史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读史书鉴古今兴衰——《资治通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历史学家陈寅恪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合作探究:
宋元时期为什么会有如此繁华的都市生活和灿烂的文化成就?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角度一:宋元经济
◆ “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
——爱德华.普雷斯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角度二:宋元政治
角度三:宋元教育
◆ “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1.宋元经济繁荣
2.民族交融加强
3.教育事业发展
宋元都市生活繁华、文化灿烂的原因有哪些?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基础巩固
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宋代已经有以下哪些节日(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
A 陶渊明 B 王昭君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4.元曲艺术在元代发展繁荣,其经典剧本《窦娥冤》的作者是( )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郑光祖
B
ABCD
C
C
5.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6.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不包括( )A.说唱 B.杂技 C.歌舞 D.蹴鞠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B
D
B
知识整合
宋元都市和文化生活
苏轼北宋豪放派
都市生活
宋词
李清照婉约派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元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
都市:开封、临安和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和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等
1.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课后活动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李清照:《如梦令》、《浣溪沙》等;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答: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出现了瓦子、勾栏、杂剧等,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因果关系)
5.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北宋 柳永 《望海潮》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说书者
北宋开封酒肆很多,高级酒楼称“正店”,小些的叫“分茶”。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谋生。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酒肆(《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猜一猜: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马致远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马致远
郑光祖
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李千金被私藏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双儿女,却仍不为裴家长辈所知。终有一日被撞破,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无果,被弃归家。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夫妻终于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白朴
王实甫
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书生张珙,偶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由于互相吟诗而产生爱慕。一次强盗孙飞虎带手下慕名围寺,要强抢崔莺莺,莺莺的母亲老夫人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张生向他一位故旧“白马将军”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突出包围送出,杜太守发兵解围。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只让莺
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张生在悲
恸之下一病不起,莺莺也大为伤痛,
后来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两
人暗通书信,最后私情被老夫人发现,
便欲马上将莺莺嫁给一名贵族公子,但
由于红娘据理力争,无可奈何之下,老
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如能蟾宫折桂
成为状元便真的把莺莺许配与他,於是
张生便努力攻书,考中并回来迎娶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苏轼
北宋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豪放派。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婉约派。
《如梦令》
《声声慢》
辛弃疾
南宋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
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豪放派。
《破阵子 ·为陈甫
同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 ·京口北
固亭怀古》
人物 时代 贡献 代表作



南宋人摹《韩熙载夜宴图》
是动图哦!给你穿越的感受!
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该画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元·赵孟頫《斗茶图》
说书
木偶戏
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瓦子
斗蟋蟀
卜卦
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