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2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2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4 09:33: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学目标:
1、土地制度的演变;
2、重农抑商政策;
3、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4课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 井田制
田里不鬻 。 ——《礼记·王制》
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1)、特点: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2、不得转让和买卖;受封者向国家交纳贡赋;
3、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4、耕地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
井田制
3)演变:
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2)、性质:
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关系:
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2、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实质承认了土地私有;
3、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
(战国至清)
——封建土地所有制
(1)确立
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租佃关系
自耕农
思考:为什么井田制会瓦解?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根本原因
②周王室衰微,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
③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
请叫我商鞅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一反映土地兼并严重,材料二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
说明土地买卖频繁,推动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
明后期——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
古代封建政府对此采取什么措施?
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能否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不能
古代政府为什么抑制土地兼并?
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二、重农抑商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材料二: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
通过上述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1、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而且重农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社会稳定
2、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3、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危害封建统治
4、传统思想的影响
(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
(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即“重本抑末”,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三)具体体现:
(四)评价:
①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②强化小农经济,加剧土地兼并
③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发展,
④抑制社会经济活力,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①促进农业发展,
②巩固封建经济基础,
③维护封建政治稳定。
1.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
2.明清:弊大于利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①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②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材料二 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102
材料一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该政策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倭寇的侵扰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
盲目自大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对外来经济较强的抵制作用)

海禁

闭关锁国
客观原因:为防止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展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1)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狂
(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主观原因:统治者妄自尊大
2、原因:
我禁
倭寇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积极: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
消极:
(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的危机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中 国 西 方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达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
对外关系 “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夕阳与曙光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历史警钟 永远长鸣
国家政策
劳动力
国际
市场
国内
市场
资金
自己消费
购买田产
农民贫困,
自己自足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探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
2.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B.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C.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3.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要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
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 B.保护渔业资源
C.重农抑商 D.抑商,禁海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