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呈现(chéng??céng)???变幻(huàn?hàn)???圆润(rùn??lùn)?? ?光辉(hīu??huī)????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解释连起来。
雕饰 本文指樱桃表面光滑润泽。
余晖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圆润 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翩翩起舞 傍晚的阳光。
三、读例句,仿写句子。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照出我们的脸。
1、这里把 比作镜子,写出了 。
2、仿写一句: 就像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时,云彩在( )的天空中飞翔,它们就如同经过( )一样,呈现出( )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
2、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水柱,它们好像( )在阳光下闪耀。等到( )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 ),就像一颗颗珍珠。
五、课外阅读。
长河落日扁(节选)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空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象!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1、改正第四段划横线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
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
__改为__ __ 改为__
2、作者在第二段写的“不少人的经验”的作用是 。
3、第三、四段分别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光线在空气中的变化曲折:第三段是从 变化的角度,而第四段则是从 变化的角度。
4、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______的说明文,请你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个能说明光线折射现象的事例,并说说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éng?? huàn rùn hu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拼音的区别能力。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解释连起来。
雕饰 本文指樱桃表面光滑润泽。
余晖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圆润 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翩翩起舞 傍晚的阳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生词的理解。
三、读例句,仿写句子。
1、水洼 水洼的奇妙、有趣
2、山坡上的一片桃园,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比喻句的掌握情况,学习仿写句子。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蓝色 雕饰 各种奇妙
2、一把把锋利的刀剑 积雪 小水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课外阅读。
1、 “州”改为“洲”;“及”改为“即”
2、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3、距离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4、事理示例:隔着装水的杯子看物体,物体会发生改变。启示:①凡事要问个为什么,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探究、发现。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发明创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