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25 20: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填空题: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必然孕育着 。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在 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 、 、 。
3.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饥寒交迫,而垄断资本家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却大量

4.1933年, 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 。
5.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 ,以消除经济危机。
6.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根据《 》,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 。
7.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 缓慢恢复, 得到改善; 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 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题:
1.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是指 ( )
A.1918~1929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18~1924年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不包括 ( )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经济相对稳定
4.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阶层是 ( )
A. 银行家 B. 商人 C. 人民群众 D. 资本家
5.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 )
A . 降价抛售 B. 销毁商品 C. 囤积商品 D. 运销海外
6.为对付经济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
A. 威尔逊 B. 胡佛 C. 林肯   D. 罗斯福
7.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于哪一年  ( )
A.1929年  B.1932年  C.1933年   D.1936年
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建公共工程
三、材料解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情景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1933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回答:
(1)右图反映了当时美国发生的什么社会现象?
(2)发表上述演说的总统是谁?
(3)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这位总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右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漫画。读图后请回答:
(1)192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什么时期?
(2)从漫画中反映的问题看,它预示着什么?
(3)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什么现象应验了这一预言?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材料引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部法律: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则、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
(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的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
(2)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底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
材料二: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的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我们惟一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体现出罗斯福站在哪一阶级的立场上?他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感到“恐惧”、“害怕”的是什么?
(4)材料三这段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四、问答题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有哪些主要特点?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谈一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一、填空题:
1.相对稳定 危机 2.美国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3.销毁商品 4.罗斯福 新政 5.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6.对工业的调整 《国家工业复兴法》 生产过剩 7.经济 人民生活 资本主义制度 宏观调控
二、选择题:1.B 2.C 3.D 4.C 5.B 6.D 7.C 8.B
三、材料解析题:
1.(1)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2)罗斯福。(3)加强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法律手段和政府行为加强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2.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 (2)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3.(1)法律:《国家工业复兴法》。作用:以法律的手段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2)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3)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混乱,政局动荡,由此引起人们的心理恐慌。(4)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鼓起人们的勇气和信念,争取人们对新政的支持。
四、问答题:
1.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①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增多,工资下降,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对工业的调整,防止了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调控;恢复银行信用,使私人的现款重新流通;兴建公共工程,减少了庞大的失业队伍。总之,新政取得明显的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调整、巩固和发展。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