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玄奘西游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导入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独立、自主、开放、和平、友好图1:图2:图3: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近代中国外交特征:场景1:场景2:场景3:屈辱、不平等、
不独立、无自主权 开国大典新中国的外交将是怎样的呢?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
1.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 建国初期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方针
5. 建国初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国大典新中国外交的特征独立和平自主建国初期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建国初,我国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美国不愿交往、敌视愿意交往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是中间力量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支持;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包围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毛泽东和斯大林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17“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导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周恩来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巩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习题:
1.中国与哪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越南、柬埔寨 B.泰国、印度
C.印度、缅甸 D.缅甸、泰国?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又称亚非会议)思考:1、在什么情况下召开这个会议的?
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亚非各国纷纷获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摆脱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维护世界和平,团结反帝。
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与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历史再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亚非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亚非人民曾经长期遭受战争的苦难,……为了根除这些殖民主义的祸害,为了进行各自的经济建设和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亚非国家的人民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并且日益认识到彼此支持和帮助的必要。因此,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并在这些基础上促进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就形成了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周恩来 解读“求同存异”同:①共同的经历:
②共同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经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我们要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尊重彼此不同的见解。大家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的。
——周恩来 解读“求同存异”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英国殖民者处死印度人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反帝、独立、和平、合作、发展经济改变主题为攻击中国时间:
地点:
特点:
意义: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61年前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改变了会议航向,这里的“同”指的是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B习题
1: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C.会议在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巩固: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想一想课堂小结一个政策——
一个原则——
一次会议——
一个方针——
一位伟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
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Who is he ?感悟伟人1.有美国记者问:“中国那么穷,到底能有多少人民币呢?” 周恩来回答:18元8角8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2.有记者问:“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 周恩来回答: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3.有记者问:我们美国人走的是公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走的是马路呢?周恩来回答: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周恩来外交智慧周恩来曾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
周恩来听了风趣地回答:“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听话一席话,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1.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3年中印双边谈判时 B.1954年周恩来访印度、缅甸时
C.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 D.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2.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60多年前的万隆会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B.主要讨论保卫和平等问题
C.美国与会代表挑起争端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DC4.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5.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上海APEC会议BA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1)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会议: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方针:“求同存异”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