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
一分钟速读速记:
1、保护一片绿地 撑起一片蓝天。
2、今天你吃了森林,明天沙漠就会吃了你。
16 青山不老
预习要点(对学——展示)
1、我能读准词语:肆虐、治理、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风雨同舟
2、默读课文,我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我能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我能读准词语:
nüè jìng
肆虐 治理 归宿 劲挺 淤泥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人物、事情来概括)
一位老人用了15年的时间,把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之地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自学导航
我能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能在文中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用“△”标示出关键词,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在文中用括号标出相关语句,再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来)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关键词语重复读)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关键词语读重音)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关键词语读重音)
(减词对比读)
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承接读)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减词对比读)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
(沉重缓慢)
老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奇迹的:
1、山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去世。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生命的归宿”读重音,稍慢)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前低后扬)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重音;“同辉了”稍慢)
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语:老人在如此恶劣、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这个奇迹,用行动告诉了我们——
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语:老人坚持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精神是能是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我们从老人身上领悟到了——
名言积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类文拓展:
《种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