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精品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26 0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谁写的?此诗反映了什么伟大的历史事件?毛泽东,反映了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这一历史事件。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3、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会全的决议
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
一、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2、时间地点: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3、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4、意义: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1949年9月30日,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在全国政协一届会议主席台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9 地点:北平 代表:(特点)
(3)内容: 选举——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通过——《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
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国徽
(4)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二)、成立:开国大典一、新中国的成立①时间:1949、10、1
②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D、举行——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大阅兵群众大游行(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1、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2、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奠定基石)国际意义:3、是继俄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二、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背景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议
地方人民大会逐级召开(法律和组织基础)
2、过程
概况;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B、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保证。
C、宪法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根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拓展与延伸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
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确立和发展:1954年后政协性质与职能: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3.确立与完善(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2)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意义:实现------保证-----促进-----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青藏铁路拓展与延伸二 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
经济基础不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活动的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人民政协召开和
新中国的诞生
(奠定基石)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新中国民主政治
特色
(初步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结构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2)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的政协,其主要职能是

(3)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D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2)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的政协,其主要职能是

(3)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D 下列对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的
②目的是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④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A国旗代表新中国礼目注行要旗升《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聂耳中国
共产党无党派
人士各民主
党派人民
团体各民族海外
华侨各地区人民
解放军代表的广泛性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