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相关网站:邓小平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学历史在线、21世纪教育网
教法学法 (1)由于涉及的会议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电教手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记忆。(2)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诱导的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同学们,伴随着董文华婉转动听的歌声,《春天的故事》像一缕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拂入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几十年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1979年成为祖国命运的转折点。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唱着《春天的故事》,歌曲没有把更多的赞美堆砌在邓小平身上,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他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上:“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
[板书]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从提出改革开放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政治路线,然后复述。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投影显示]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教师讲解]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有些破坏分子不但不接受党和政府的负责人的引导、劝告、解释,而且还提出种种在目前不可能实现的或者根本不合理的要求,煽动、诱骗一部分群众冲击党政机关,占领办公室,实行静坐绝食,阻断交通,严重破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不但如此,他们还耸人听闻地提出什么“反饥饿”“要人权”等口号,在这些口号下煽动一部分人游行示威,发表了一个宣言,公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说这是分裂人类的。上海有个所谓“民主讨论会”,其中有些人诽谤毛泽东同志,打出大幅反革命标语,鼓吹“万恶之源是无产阶级专政”,要“坚决彻底批判中国共产党”。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因此中国现在不是搞四个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应当实行他们的所谓“社会改革”,也就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他们公开声言,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四人帮”没有解决的那些“走资派”。很明显,这些人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破坏我们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我们如果对这些严重现象熟视无睹,那我们的各级党政机关就只有被他们困扰得无法进行工作,还有什么可能考虑四个现代化?
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于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尖锐地批判了那些鼓吹所谓“社会改革”的人的实质就是指望在中国搞资本主义。他指出,我们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能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和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他还对“解放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便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决不允许一些人借此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所实行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教师过渡]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板书]2.从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到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大会提出的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强调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并针对党的现状,提出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的更严格的要求,对党的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大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地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会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大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教师强调]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十三大上,他又阐明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教师过渡]邓小平从十三大开始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在关键时刻,又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并逐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板书]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投影显示]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教师讲解]投影显示的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部分内容。其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关键时刻,邓小平1992年春天乘火车抵达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举世轰动的“南巡讲话”,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步伐吹响了前进号角。
“南巡讲话”里提出的一些观点,后来成为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的指导原则。从史学的角度看,“南巡讲话”深具文献价值,因为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新里程碑,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概括起来,“南巡讲话”的内容可以分成以下六个部分。
一、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百年不变,关键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建设。
二、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些,要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特区姓“社”不姓“资”。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老科学家、中年科学家很重要,青年科学家也很重要。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国服务。
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广东20年赶上“四小龙”,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于人。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教师分析]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按照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共产党是领导核心,爱国统一战线是主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用这个原则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板书]2.从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到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 党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十四大和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作用。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等重要会议的探索,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内容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等。这条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将继续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板书表示 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 坚持改革开放
奠定↓基础 强国↓之路 逐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形成 → 十二大(特色理论) → 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伟大的历史转折)立国↑之本 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走向 完全
→ 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成熟 形成
[布置作业]如何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诸多领域。
板书设计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从提出改革开放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从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到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2.从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到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