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建立者:李渊 时间:618年 都城:长安
(二)措施
1. 吸取隋亡教训,君舟民水
2.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二、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 措施 2. 影响
三、开元盛世
1、原因 2、措施 3、影响
当堂检测
1、唐朝建立于: ( A )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 C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D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5.《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伶百姓,亦欲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B )
A、稳定社会秩序利益 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
C、忧伶百姓 D、完善各项政策
教后反思
XXX初级中学教学设计
科目
历 史
主备
XX
班级
7-10
领导
签字
XX
课题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授课人
XX
教学理念
本课将以“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教学为例,从人物评价、分析概括、历史反思三种能力出发,阐释历史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的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历史课的学习方法,也知道了朝代的更替是历史发展过程的进步,通过本课学习继续认识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加速隋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学生预习指导】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课
1.唐朝的建立者、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分别是谁?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3.武则天的统治策略。
4.试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小组讨论)
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教师过渡: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唐高祖被迫传位给他,他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627年,太宗改年号为“贞观”, 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
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唐太宗个人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史称“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策略: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
通过课前预习回答问题。
小组互动补充完整。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课前提示
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分析、归纳。
观看视频了解,讲成语“房谋杜断”的来历。感受太宗的唯才是举
交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启示
讲一个魏征直言上谏的故事
措施:合并州县,重视吏治;戒奢从简,节制欲望。
了解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武则天还重用姚崇、宋璟、狄仁杰等贤才,边疆也得到巩固和开拓。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旧知回顾,引起下文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让学生对“贞观之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帮助学生形成“贞观之治”的概念。
训练综合分析能力,提升认识。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三、合作探究
四、课堂总结
?
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为开元盛世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
2.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个人品质:前期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出现的局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史称“开元盛世”。
四、师生合作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
2.P8材料研读,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3.P8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4.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弑父。(拓展延伸)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评价,同时要分清主次。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有违伦理道德,但更应看到他执政后开创的“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促进唐朝历史发展的一面,概括:这些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问题思考P10课后活动1、2题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曾称赞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
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改革措施,使统治达到了鼎盛的局面。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哀公》,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故有此说。
(1)政治上:勤于政事,虚心纳谏。(2)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训练综合分析能力,提升认识。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书籍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加强对知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