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本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多渠道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重点难点】
重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成就。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于什么时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新课探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
【史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情况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
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5%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 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材料三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材料四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具体解读】
(1)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全国人民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但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史料链接】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问题探究】
“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提示: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图片链接】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2%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4)三大工业基地的建成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概况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本和目录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
3.宪法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四章。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说,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宪法的意义
【图片链接】
【具体解读】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为了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工业化国家,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一大批工业基地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互促进。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1954年9月,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