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12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C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3.1950年,周恩来在欢迎各民族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对于各民族的内部改革,则按照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觉悟和志愿,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D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4.人民币上除汉字外,还有4种少数民族文字,这说明( B )
A.我国民族众多
B.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
C.我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D.各民族文字不同
5.2017年8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实施65周年,这个纲要是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第一项重大立法,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普遍推行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享有独立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④民族区域自治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B)
A.所有制问题 B.国家统一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7.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A)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
8.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C)
A.社会主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
C.资本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9.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国的(B)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区域自治区 D.直辖市
1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D)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11“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D)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香港、澳门回归
12.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B. 于1949年提出
C.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D. 实行“一国两制”
14.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50年不变的是现行的( A )
①社会制度 ②经济制度 ③生活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5.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团结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下列哪些事呈现了我国取得民族团结及为了祖国统一制定的方针:( C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进行改革开放
③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⑤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⑤
16.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D )
A. 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B. 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军事打击
C. 到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D. 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二、材料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江泽民
(1) 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吗?
(2)材料二中提到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吗?
(3)材料三中提到“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个战略通常被称为“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说明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简单说说“民族团结”的含义吗?
答案. (1) 56个民族。
(2)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3) “西部大开发战略”。 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4)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祖国大陆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外,其他事务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材料二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
(2)结合材料一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你认为我国能成功收回材料二、三所展示的这两个地区主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 邓小平。
(2) 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 材料二反映的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材料三反映的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被各方所接受等。
19.请列举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历史事件。
答案.(1)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5)1993年,海协会领导人汪道涵和海基会领导人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6)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7)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8)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9)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