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4 15: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天梯石栈(jiàn)     群山万壑(hè)
峥嵘崔嵬(wéi) 乘彼垝垣(yuán)
B.磨牙吮血(shǔn) 渚清沙白(zhǔ)
槛菊愁烟(jiàn) 星月皎洁(jiǎo)
C.载笑载言(zǎi) 及尔偕老(xié)
咥其笑矣(xì) 雕阑玉砌(diāo)
D.犹可说也(tuō) 渐车帷裳(jiān)
无语凝噎(yī) 不谙离恨(ān)
解析:A项,“栈”应读“zhàn”;C项,“载”应读“zài”;D项,“噎”应读“yē”。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B.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D.其色残淡,烟霏云敛。
解析:A项,“勾”应为“钩”;C项,“罔”应为“惘”;D项,“残”应为“惨”。
答案:B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不与秦塞通人烟     通人烟:相互来往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成都
B.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
恐年岁之不吾与 年岁:年纪,年代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至于:到达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D.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不知原因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即将
解析:B项,年岁:时光。C项,将息:休息,调养。D项,将:请。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惊天地,泣鬼神
C.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D.使人听此凋朱颜
解析:A、B、D三项为使动用法;C项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是暑假开学的第一天,还不到十点钟,教室里就高朋满座,全班同学都到齐了。
B.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C.剑门关地势险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张明和小强是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不约而同地都去了海南,但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在一次偶然相聚的时刻,两人禁不住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A项,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本句属于对象误用。B项,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D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指有着相似的不幸遭遇的陌生人。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C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17分)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解析:B项,责:要求。
答案:B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解析:B项,“其”为句中语气词,表示希望。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B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解析:(1)关键词:若乃:至于。薄:不淳厚,不厚道,可解释为“浮薄,浅薄”。当:承担,担当。(2)关键词:亟:赶快,急切。知道:此处为古今异义,“知”即“知道”,引申为“精通”;“道”即“道理”,引申为“学问”。考:查考,验证。诸:兼词,之于,译成“到……当中”。
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3分)
解析:内容概括是今年文言文考查的新增题型,但解题方法与论述类文本的内容概括一样,只要注意对信息的筛选、整合,难度不大。从第1段“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可概括出答案的前两点;从第3段“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可推知第三点答案。要注意的是,文言概括要用自己的话,不能照抄原文。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本愿,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的主题没有什么不同。我所规避的是老师的名分,所担忧的是那做老师的事实,实在是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以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有片刻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被人当作老师的资格。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讥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又能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是容易做到的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人就是又一个仲尼了;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以致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说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只是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本已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庆幸自己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我就很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凭借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来做老师,本来就是我们这些人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做别人的老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和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拒绝老师、弟子的名分,不敢接受那师生间的礼仪。如果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方面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相视、闭口不言过吗?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气势恢宏有如开辟了一条大道将要策马奔驰。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在中正之道上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那师生的名分,保全那师生的事实,用自己所知道的交换对方所不足的(即互相取长补短),也可以在交往中互相做老师了。像这样,就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而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8分,每小题4分)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0.这首词的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表现手法可从修辞和表达手法两个方面思考。
答案: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的手法。如“满郭”“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虽是夸张之辞,却也生动真实地写出了观潮的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
11.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在这里词人写了弄潮儿的敢于同潮水搏斗的形象,其实这也就是词人的情感所在。
答案: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下片写“弄潮”,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红旗,英姿飒爽,不可屈服。主要表现出健儿们敢于挑战大自然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每小题4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2.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诗歌感情的理解要结合诗人的经历,抓住诗中意象的描写来分析即可。
答案: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13.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本题明确要求分析对比手法。先从诗中看写了哪些对比,然再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答案: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文后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①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②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解析:注意仿写的句式、字数、押韵等,内容上要反映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
答案示例:①昨日江渚散步。看见红白无数。②试问何东西,却道袋装弃物。③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15.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
 。”?
解析:首先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低处小心。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意义。
答案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16.请针对下面漫画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1)看法: (2分)?
(2)建议: (2分)?
解析:注意画面有三部分组成:一是违规招聘现象,二是媒体曝光,三是人们的质疑。找出三者的联系,理解画面深层含意,就此谈看法,提建议。注意看法观点要明确,言之成理;建议要合理。
答案示例:(1)整治违规招聘不能全依赖“媒体曝光”。媒体的监督力量是有限的,“媒体曝光”这种监督只能作为制度的补充。
(2)在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更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违规招聘的现象。
四、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身为行者的我们一次次地登临。登临是一种追求,登临是一种超越,登临是一种高度,登临是一种境界……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高远的目标;因为登临,我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请以“登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登”即登高、攀登,强调行为过程,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则致深思;且登高是相对平地而言,登山、登楼、登台、登阁,形式不同,意义相同。“临”,不外乎“面对”或“从高处向下看”的意思,联系“登”,可以是从高处看远处的人、景、事,也可以是怀想历史,反思现实。由此,两种“登临”的含义就明确了:实,可写登高望远,游目览胜,关注自然与个人的关系构建;虚,可写望远致思,抒怀写志,关注历史与现实的风云变迁。再联系材料所述内容,可知本题写作重点在于“登临”的意义,可按动词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要点立意。登临在何处何时?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
例文:
登 临
正是因为一份浓得化不开的向往,正是因为追寻心底最初的梦想,我才选择登临。
起点在山脚,我信心满怀。
初入高中,我自信并且踌躇满志。我带着几年前就记在心里的目标,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曾以为一切都会很顺利的我,却感到如此不适应。一段时间后,我心里的失落如同碰破了的水晶灯碎了满地,反射出微弱但又万分凌厉的光芒,我也略有迷茫,只是心下沸腾的目标一次次不甘心地大声呼喊着:“既然选择了登临,就不要惧怕挫折。”
中程在山腰,我身心疲惫,只剩执着无处不在。
三个月后,我开始适应高中,但之前留下的漏洞让我身心俱疲。又是心底的呼唤让我开始坚强,用信念做支撑,我不断超越自己。高一时非常薄弱的学科,在我的努力下也开始有了起色。我就像在山路上跋涉的行者,因为对山顶风景的向往,一次次地超越着自己。即便身心疲惫,却仍步履坚定,因为我知道,我已选择了登临,向上的每一步,都是对登临中的“登”字最好的解释。与心底沸腾的目标相伴,这一路,我走得既辛苦,又幸福。
终点在山顶,在我抬头可见的前方。
我带着最朴素的心灵和最遥远的梦想,毅然踏上了高二的征程,忘记曾经的失落,忘记曾经的辛苦,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那沸腾的梦想中。一年的学习,已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我再也找不到高一刚入学时懵懂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我日渐坚定的身影。逝去的日日夜夜里,我和所有心怀梦想的孩子一样,为了目标,拼搏向前。我们都在用最好的行动,努力将“登临”演绎得精彩绝伦。一丝一缕的期待,编织成通向终点的山路;一点一滴的追寻,汇聚成流向终点的河流。我用付出换回向上的每一步,让汗水与泪水陪伴在我登上山顶的每个脚印里。
临近高三,选择登临,选择的就是一种直面困难、永不服输的精神。
因为登临,我将把美景尽收眼底;因为登临,我将让豪情充溢心间!
生命如曲,没有永恒的音调,不知何时高,何时低;生命如轮,没有永恒的轨迹,不知何时进,何时停。选择登临,就是选择一种对生命不屈不挠的态度,一种让我走向成功的态度。
登高临远,必是我走向成功之后,最美的姿态。
点评:本文有如下三大特色:一、思路清晰。以登山为喻,把高中求学分成三个阶段,把三个阶段的学习比作登山,比喻恰当,文意清新。其中第二、四、六三段简短有力,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构思。二、语言干净利落。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不事雕琢,却能给人以美的感觉。三、叙议结合。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流畅自然,无斧凿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