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与遗传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一个体细胞含有10条大小不同染色体的植物,其花蕊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
A. 有丝分裂 B. 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B
【解析】花蕊细胞中有的能发生有丝分裂,如花瓣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A错误;花蕊细胞中一般都是体细胞,不发生减数分裂,而基因重组自然条件下只能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B正确;凡是细胞有基因和染色体的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不同花蕊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Z个体为雌性,ZW个体为雄性
B.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外孙女的概率为0
C.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她的父亲
D.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A不正确;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可以传给他的女儿,女儿可以把这个基因传给她的女儿即这个男子的外孙女,其概率为1/2,B不正确;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也可能来自她的母亲,C不正确;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下列有关纯合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 连续自交,后代性状能稳定遗传
C. 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 不含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纯合子不含有等位基因,只能形成一种配子,A项、D项正确;纯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项正确;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C项错误。
4.如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概率为7/16
B. D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两个B基因
C. E细胞和G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表现型为正常女性
D. 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所生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aa、肤色正常的概率为3/4A_,患色盲的概率为1/4XbY、视觉正常的概率为3/4(2/4XBX_+1/4XBY),因此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aa×3/4+1/4XbY×3/4A_=6/16,A错误;D细胞为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因图中白化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aaXbY,F细胞的基因型为aY,G细胞的基因型为aXb,所以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B或AAXBXB,含有两个B基因,B正确;E细胞是D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其基因型为AXB,而G细胞的基因型为aXb,因此E细胞和G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表现型为正常女性,C正确;题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因此F细胞和G细胞含有的相同致病基因(a)可能来自于家族中的同一祖先,D正确。
【点睛】依据题图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知:左图表示基因组成为AaXBY的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右图表示基因组成为AaXBXb的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据此可推知白化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aaXbY,则F、G细胞的基因型依次为aY、aXb,进而推知D、E细胞的基因组成。
5.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主要原因是
A. 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
B. 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C. 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
D. 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
【答案】D
【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X的卵细胞要远少于含Y的精子,C错误;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D正确。
6.(2015秋?德州期中)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为20条,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着丝点分裂,所以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20条,B错误;
C、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2个或3个或4个,C错误;
D、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说明DNA只复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D正确.
故选:D.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7.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中期染色行为不同,染色体数目也不同
B.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相同,且细胞中染色体数:DNA分子<1
C.前者前期有染色体、纺锤体出现,后者前期只有染色体出现
D.两者间期相关复制的原料均为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但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2倍,故A错误。后期染色体着丝点都分裂,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是1:1,但因为细胞质中也有DNA,故B正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也有纺锤体出现,故C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进行DNA复制,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联会后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即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B、D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即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正确;
9.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其根本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D.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雄性亲本产生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雌性亲本只能产生一种含X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后,含XY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含XX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导致群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所以其根本原因是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一个患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伴X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有道理的指导应该是 ( )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正常的女性结婚,他们的女儿全部患病,他们的儿子全部正常,因此只生男孩最好,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是因为
①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自由组合
③配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④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生殖细胞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都会导致基因重组,产生种类繁多的配子,在经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后代出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增多,所以选C。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致病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
B. 不考虑其因突变的情况下,女儿患有色盲,其父亲一定也患有色盲
C. 决定正常色觉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D. 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女儿患有色盲,其母亲一定患有色盲
【答案】D
【解析】
13.青蛙的100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产生( )
A.100个卵细胞和300个极体 B.1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
C.2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 D.100个卵细胞和100个极体
【答案】A
【解析】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
14.家鼠的花毛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且对正常毛是显性。现用一正常毛色雌鼠与花毛雄鼠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1代中所有雌鼠都是花毛,但F2代中无一只花毛雌鼠
B. 由于花毛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所以F1代的个体都应是花毛
C. F1代与F2代中毛色表现型比率都为1∶1
D. 由于无法确定亲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故子代表现型不确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假设家鼠的花毛、正常毛基因分别为A、a,则正常毛色雌鼠的基因型为XaXa,花毛雄鼠的基因型为XAY,二者杂交F1代中雌鼠均为XAXa花毛,雄鼠均为XaY正常毛,F2代中雌鼠为XAXa花毛和XaXa正常毛,A、B错误;F2代中雄鼠为XaY正常毛和XAY花毛,雌鼠为XAXa花毛和XaXa正常毛,F1代与F2代中毛色表现型比率都为1∶1,C正确;由题意可以确定亲本是纯合子,D错误。
考点:伴性遗传
15.下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是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表示受精作用;②是合子(受精卵)发育形成生物体的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③表示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所以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故选B。
16.正常情况下,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A. 一个四分体上 B. 一个DNA分子的双链上
C. 一个染色体组中 D.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A项正确;一个DNA分子的双链上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B项错误;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C项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1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B. 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性细胞中
C. 性染色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D. 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略
18.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多少将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目(个)
4
8
16
细胞数目(%)
30
55
15
A. 甲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
B. 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
C. 只有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 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和一条Y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n,即丙组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则甲组染色体数为n,只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末期,A正确;
B、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二后期、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以及末期,B错误;
C、乙组细胞中也有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C错误;
D、甲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或一条Y,乙组细胞中可能是一条X和一条Y或两条X或两条Y,丙组细胞中为2条X和2条Y,D错误.
故选:A.
19.下图为某一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④中的DM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咆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C. 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
D. 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细胞①、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细胞②中,B错误;细胞①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成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C错误;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②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二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判断步骤: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
2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
B.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C. 无丝分裂的由来是因为在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为5对
【答案】D
【解析】生物体的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A项正确;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B项正确;因为在无丝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C项正确;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所以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10条,而不是5对,D项错误。
22.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基因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有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互换定律。由图分析可知Aa与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图中BB与Aa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图中Aa与Cc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图中Cc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23.基因型为Rr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RR、rr、Rr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 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 精细胞形成精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③② D. ②③③
【答案】C
【解析】R和R、r和r是通过DNA复制分别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因此,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此过程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③)的过程;R和r互为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随同源染色体上分离而分开,所以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②)的过程。因此,正确选项为③③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4.雄鸡为ZZ,雌鸡为ZW,缺少染色体Z会致死。环境的影响使一只ZW的小鸡发育成能正常交配的公鸡,该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后代性别为( )
A.♀∶♂=1∶1 B.♀∶♂=2∶1
C.♀∶♂=3∶1 D.♀∶♂=1∶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中,主要有XY型性别决定和ZW型性别决定两种形式,它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相反;后代性别与受精时的配子关系有别;存在的物种不同。鸡雌性动物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ZW的小鸡,由于环境的影响发育成公鸡。则交配是 ZW×ZW=ZZ:ZW:WW=1:2:1其中因为WW缺少Z,所以死亡。
考点:性别决定
点评:识记性别决定的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5.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 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中,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 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D
【解析】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有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A正确;由于花药中精母细胞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母细胞,所以用雄蕊观察减数分裂更好,B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二、非选择题
26.下面是某家族中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以A、a表示有关的基因):
(1)该致病基因是____(填“显性”或“隐性”)的。?
(2)5号、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和____。?
(3)8号的基因型是____(比例为____)或____(比例为____)。?
(4)若8号与10号婚配,则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___。
【答案】 隐性 Aa aa AA 1/3 Aa 2/3 1/9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无中生有”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从隐性性状突破,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1)根据3号、4号无病,7号有病,或根据5号、6号无病,9号有病,可判断该致病基因是隐性的。?
(2)9号为隐性患者,基因型应为aa,5号正常,应含有显性基因A。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双亲,5号基因型应为Aa。
(3)3号、4号基因型均为Aa,则8号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
(4) 10号基因型为1/3AA或2/3Aa,8号与10号婚配,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2/3)×(2/3)×(1/4)=1/9。
【点睛】显隐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定义法: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无中生有法: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7.下列图示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以及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丙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图2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__。
(2)图1中甲表示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图2中表示DNA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图2中的细胞类型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由Ⅱ→Ⅲ过程,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过程。
(4)符合图2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图2中所对应的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填编号)。
【答案】 初级卵母细胞 乙 有丝分裂中期 c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丙→乙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Ⅰ和Ⅱ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说明该动物是雌性的。分析图2,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该处于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图2中,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1中的乙细胞。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2中c表示DNA。
(3)图2中Ⅰ→Ⅱ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Ⅱ→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相当于图1中的丙→乙。
(4)图2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图2中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这两个阶段都没有同源染色体,而Ⅰ和Ⅱ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2,确定三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根据各个细胞中的不同物质的比例关系判断各个数字可以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
28.下面是关于果蝇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大多数动物的单体(2n-1)不能存活,但在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材料二: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区段,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见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果蝇的X、Y染色体分别是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正常果蝇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出现_________个四分体。
(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所产生的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3)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_________,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为 。
(4)已知果蝇有眼对无眼显性(M/m基因表示), 利用染色体数正常的无眼雄果蝇mmXBBY与单体(2n-1)纯合正常眼雌果蝇交配,统计子代具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有眼/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若①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有眼/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若②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有眼/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答案】
(1)a、a’;4
(2)3或4
(3)染色体结构变异(或重复、染色体变异)16A区段重复越多,棒眼越明显
(4)雌性棒眼:雄性正常眼:雌性无眼:雄性无眼=1:1:1:1;雌性棒眼:雄性正常眼=1:1
【解析】
(1)果蝇的X、Y染色体是一对形态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图中a、a’代表X、Y染色体。正常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出现4个四分体。
(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在减速分裂时1条4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所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或者比正常配子少一条。
(3)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16A区段重复次数影响果蝇的眼形,且16A区段重复越多,棒眼越明显。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属于染色体变异。
(4)若有眼/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4号染色体单体(2n-1)纯合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M-XBXB,与染色体数正常的无眼雄果蝇mmXBBY杂交,后代将出现雌性棒眼﹕雄性正常眼﹕雌性无眼﹕雄性无眼=1﹕1﹕﹕1。若有眼/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4号染色体单体(2n-1)纯合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MMXBXB,后代将出现雌性棒眼:雄性正常眼=1:1。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概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明确4号染色体单体(2n-1)纯合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推测后代可能的表现型。其次应明确正常眼和棒眼均是在有眼的前提下才能出现的性状。
29.(8分)已知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长硬毛与短硬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如下:
根据上面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黑身与灰身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
(2)果蝇短硬毛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3)写出产生表中果蝇的双亲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表示一红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分别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再交配出一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①若精子C与F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是_____。E细胞的名称是_____。
②写出图中的白眼雄果蝇与另一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产生子代的遗传图解。(3分)
【答案】(8分)
(1)灰身;(2)D;(3)AaXBXb;AaXBY;
(4)①XRXr;次级卵母细胞;
② 亲代: XrY(雄性白眼) × XRXR(雌性红眼)
配子: Xr Y XR
子代 XRXr XRY
(雌性红眼) (雄性红眼)
1 : 1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