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制作校园模型(二)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5.14 制作校园模型(二)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24 16: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制作校园模型(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作校园模型(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2018年12月印刷的冀人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二年级学生在上个单元已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并在上学期认识了一些常用的制作材料。本课是“制作校园模型”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明确任务、观察、交流、绘图的基础上,设计了准备材料、制作模型、听取意见、进行改进四方面的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认识、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合理设计校园布局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意识、立体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一般特性、入门能力、学习风格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般特性
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在8至10岁之间。学生对校园模型的操作还不是很熟悉,专注力和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入门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位置与方向能简单的进行描述;对制作校园模型的程序合工具的使用方法不太了解。
学习风格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增强,但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差。这个科学实践活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但他们在使用工具上缺乏力度,不会用巧劲,在制作精美度和比例把握上由于所学知识欠缺不够完美,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他们的眼里满是童话。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教学中的比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低。因此,教师要加强鼓励和引导,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动手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小组互助学习和活动贯穿课堂的形式更能得到学生的欢迎。
三、鉴于以上学情和本课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制作校园模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能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工具制作校园模型。
b、能对自己和其他同学制作的校园模型作出客观评价。
c、能吸取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校园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愿意动手制作校园模型。
b、能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对模型进行创新。
c、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制作任务。
教学重点
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本课主要培养孩子们设计思维,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
1. 掌握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和安全操作规程。
2. 掌握制作步骤程序中工具的使用
3. 学会用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作品 因为制作校园模型中的工具较多,二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对于用什么工具;怎么构图;以及怎么填充和使用颜色都是难点。
教学难点:
画图程序中工具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导学方式来突出,难点采用学生先尝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方式进行突破。
说教法: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性。在课堂上通过具体任务的驱动,使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完成目标 。
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表现以“通关卡”积分的方式作为激励机制。)
五、教学资源准备
材料准备方案一:
1、纸板、吹塑版、泡沫塑料板,皱纹纸、白乳胶、胶水、饮料瓶、橡皮泥、美工刀、剪刀、直尺、圆规、铅笔、皮尺。
2、材料准备方案二:
根据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准备:
泥巴,面粉,泡沫,蔬菜水果,冰糕棍,牙签,筷子,废纸盒瓶子。
六、教学过程
1、导 入 新 课
2、介绍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3、小组讨论,对作品再修改
4、模 型 评 价
5、拓展延伸
6、课 堂小 结
一、导 入 新 课
我的整堂课以参加主题为《制作校园模型》大赛活动初选为情境,让孩子们为参加本次活动完成通关任务为线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利用已有本领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学会知识迁移,从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你做过校园模型吗?你有哪些经验? 欣赏下面图片,自己设计一幅校园模型。
二、介绍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制作过程:
实地观测——形状、位置、测量结果,绘图表。
2、绘出图纸——画出平面图
3、制作模型——合理选材、同一比例(注意安全)
4、组合粘贴
三、小组讨论,对作品再修改
针对出现的问题,小组讨论,优化作品,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问他人。
四、模 型 评 价
各小组展示作品;学生参考评价标准相互评价。
五、拓展延伸
想想你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设计一幅学校模型。
六、课 堂小 结
肯定学生的创作,提出改进建议,发散学生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