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2019届九年级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卷(一)
(提分点:字音字形 + 语言连贯 + 古诗文默写 + 记叙文 + 古诗文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亵渎/案牍 聘请/婀娜娉婷 警世箴言/缄默不语
B.禅师/禅让 冠冕/冠盖如云 臭名昭著/乳臭未干
C.家眷/豢养 宽宥/美味佳肴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D.折本/折扣 星宿/风餐露宿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独裁 咳漱 元宵节 妇孺皆知 刮目相侍
B. 选聘 谣言 原子弹 群蚁排衔 沁人心脾
C. 功勋 薪水 夹竹桃 烽芒毕露 诀胜千里
D. 奠基 澎湃 绞肉机 叱咤风云 博学睿智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语言的形式美实际上也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理论中,①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点,② 。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在这一点上,言和音乐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①
②
4.古诗文默写。(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 , ”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定平和。
(3)云本无意,入诗蕴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借“云”之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借“云”之景表达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浓厚的离愁。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5 ~8题。(共16分)
回 家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替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弓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头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作者:丁立梅,有删改)
5. 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4分)
6. 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4分)
7. 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赏析句子。(4分)
(1)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修辞手法的角度)
(2)“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情感表达的角度)
8. 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9~11题。(共10分)
(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二)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或遇其叱咄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语段(一)和语段(二)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4分)
阅读下面一首曲,完成12~13题。(共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3.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怒”二字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A
2.D
3. ①也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②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4.(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共8分。每空1分,见错该空不得分)
5.①高兴得手足无措;②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的话;③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④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⑤喝多了酒。
6.“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大,不知还能过几个生日;“我”“惭愧”,是因为“我”原来对父亲关心太少。
7.(1)“满村庄溜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
(2)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
8.不好。“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我”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一方面表达了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若改为“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
9.A有时 B交往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12.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恨
13.①“聚”,群山从四面八方聚集;“怒”,气势强盛、猛烈、发怒;②这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外有黄河拱卫、内有群山环绕地势险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