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汉初郡国并行制(西汉郡国并行制的确立、王国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权及意义);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施及深远意义);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演进情况、科举制度形成及影响)。汉初郡国并行制【课堂检测】(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A【王国问题的由来及解决】材料一 “(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 《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之。”
材料三 《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小,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自身)以大,末流(不良习气)滥以致滥,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分离)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弟子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人)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土地侯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唐朝三省六部制想一想: 唐朝中央政令是如何出台的?政事堂【课堂检测】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课堂检测】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见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C【课堂检测】(08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A【课堂检测】(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C【课堂检测】唐太宗曾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A元朝行省制度汉唐选官制度演变科举制的影响【课堂检测】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遂埋此子”。郭巨因此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科举制 B.察举制
C.刺史制度 D.九品中正制B【课堂检测】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C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
时代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行政机构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
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权力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分裂势力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过积极作用【课堂检测】“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D【课堂检测】元朔二年(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其计。”?主父偃之计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D.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B【课堂检测】(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
A.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D【课堂检测】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与先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
A.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A【课堂检测】(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D【课堂检测】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制度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A.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