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了解司马光及其作品《资治通鉴》。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合作学习、竞赛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大家熟知的东西巷引导同学们畅谈里面的商业和文化繁荣,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看都市繁华
提供宋代的都市场景视频,让大家说出宋代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哪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
这些文化生活主要汇聚在哪一场所?
宋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瓦子”?它与都市的繁荣有什么关系?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
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是什么?
(二)游词曲大会
1.与诗词有关的节日有哪些?都有哪些风俗?我们现在也同样保留着很多类似的习俗,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得到传承。
2.什么是宋词?请同学介绍。
3.苏轼的词有哪些特点?请同学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
4.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有什么特点。她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5. 辛弃疾有哪些作品?他的诗词名句有哪些?他的词的特点又是什么?(文学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个人遭遇,也能反映出国家的社会变迁。)
6.听歌辨曲:这首元曲里面的小令叫什么?它是谁的作品?
7.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8.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三)品史学经典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通史巨著?
2.《资治通鉴》记述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历史?
3.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哪部作品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四)探历史究竟
问题:宋代出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原因有哪些?预期答案: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政策(重文轻武,文教兴盛)
三、继文化传承
宋元时期城市繁荣,人民精神生活丰富,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的教育部长在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请进校园,引入我们的教材,这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我们在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重担,努力学习,力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