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4 14: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庄子》二则
语文人教版 八年级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新知导入



其名为鲲kūn 徙xǐ于南冥mínɡ
抟tuán扶摇而上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濠梁háo
鲦tiáo鱼 鱼之乐lè也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新知导入
(一)
北冥有鱼
新知讲解
1.冥mínɡ:“冥”同“溟”,海之意。
2.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3.鹏:这里用来表大鸟之名。
4.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垂挂。
6.海运:大海动荡。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的大池。

新知讲解

9. 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10. 志:记载。
11.怪:怪异的事情。
12.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3.抟tuán:环绕而上。
14.扶摇:旋风。
15.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16.息:气息,这里指风。
新知讲解
17.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8.吹:吹拂。
19.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20.苍苍:深蓝色。
21.极:尽。
22.是:这样。
23.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新知讲解
翻译课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几万里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新知讲解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因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翻译课文
新知讲解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课堂练习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 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课堂练习
5、“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6、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课堂练习
《北冥有鱼》艺术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新知讲解
2、 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新知讲解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新知讲解
文中讲了几层意思?
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1.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鱼变为鸟,鲲变为鹏,描绘了鹏的变化和展翅高飞的情景;二是“鹏南飞”有所待。
2.“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朋,变化神秘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课堂练习
《北冥有鱼》这则寓言故事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课堂小结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新知导入
1.惠子:即惠施,战国时的哲学家,庄子的好朋友。
2.濠梁:濠水上的桥。
3.鲦(tiáo)鱼:一种白色的小鱼。
4.从容:悠闲自得。
5.是:这。
6.安:疑问代词,怎么。
7.非:不是。
新知讲解
8.固:固然。
9.子:你。
10.固:本来。
11.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12.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13.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14.既:已经。
新知讲解
翻译课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新知讲解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
【1】辩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正方(庄子)的观点: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3】反方(惠子)的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新知讲解
2、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
【2】文章反映了他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新知讲解

3、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并说说反问句的作用。
【1】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2】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
新知讲解

4、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新知讲解
5、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
【2】从形式上看,庄子是胜者。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新知讲解
艺术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新知讲解
艺术特色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新知讲解
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