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_梨园春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_梨园春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31 20:18:00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梨 园 春 秋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
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就是运用音
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
定长度的故事情节。中国戏剧的源头在哪里?一、大傩之舞——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傩”是什么? 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 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傩”的发展傩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傩戏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①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②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出现
③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综合的趋势 哪些因素促成了宋代南戏的形成?宋代南戏的名称因何而来? 因流行区域而得名。这种戏曲流行在南方浙江温州以及福建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宋代南戏有什么特点?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后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这出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位低下。
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元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墙头马上》是一出爱情喜剧。写裴少俊与李千金因相互爱恋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后被裴父发现,将李赶出。后裴考中状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订亲之女,却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赔礼,夫妻团圆。 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其母老夫人却以张没有功名而百般阻挠。但二人在红娘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剧文辞优美,有“花间美人”之称。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京剧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①明清时期的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②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剧种竞争的场所
③庆祝乾隆帝八十寿辰(1790)成为京剧发端的契机京剧是北京的地方剧吗?它是怎样形成的?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京剧诞生的前奏——京剧形成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是京剧形成的主要原因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京剧的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京剧的艺术特征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将唱、念、做、打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 西周和汉代,宫中设有驱傩的专职官员,扮方相氏的一个巫师带头大歌。方相氏身披熊皮,头戴黄金面具,有四个眼睛。方相氏一手拿着戈,一手拿着盾,率领从人扮的“侉子”和十二兽,每逢腊月初一,举行大傩,在宫内边舞边喊,驱逐疫鬼。后传入民间,演化成傩舞和傩戏。图说历史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2004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的地戏脸谱以及演地戏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贵州省拥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汉族等民族的傩堂戏、彝族的撮泰吉、汉族和布依族的地戏等丰富的傩戏傩文化资源。图为几位头戴面具的农民演员在演地戏。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的场面,生、旦、净、末、丑齐全,脸谱构画生动;笏板、刀、宫扇等道具的运用,鼓、笛、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大的修复:一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二是清同治四年,京剧形成前后;三是民国2年,京剧已走向繁荣;四是1995年的大修复,社会开始呼吁振兴京剧。 戏曲行头 生旦净丑京剧脸谱的分类京剧《铡美案》片断,李长春主演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片断,严凤英饰七仙女、王少舫饰董永粤剧《关汉卿》(马师曾、红线女主演) 设问一: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中,戏曲是最后成熟的。古希腊戏剧成熟于公元前6世纪后期, 梵剧大约成熟于1世纪前后;为什么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
答案一:我国神话传说与早期叙事文学发育不充分是戏曲晚熟的原因之一;另外,经史伦理文化占据中心位置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阻碍了戏曲、小说的及时生成。戏曲之所以在宋元之际成熟因市民文化兴起使汉儒文化严重受挫有密切关系。 答案二:戏曲的发展需要艺人的职业化。因此都市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存在和艺术经验充分的积累都是先决条件。而这些条件直到北宋末,即十二世纪初才完全具备。答案三:戏剧艺术和小说一样,都应属于市民文学。因此,它的形成与繁荣必须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壮大之后,才能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众多的观众,这是戏剧艺术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中国自秦统一以来,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其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完全封闭式的小农经济。虽然其后曾出现过不少大的城市, 但都没有形成"消费性的城市"。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西方的君侯居于城堡,而城市多由手工业者和商人聚居,因而城市多成为商品生产的集散地。而中国古代则多是筑城封国,城市变成了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因此,城市居民也多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以及求进待举的少数文人。戏剧是娱乐性的文艺,没有很多人看戏,就发展不起来,中国戏剧萌芽甚早,而成熟晚于希腊一千七八百年,原因就在于城市商品经济不发达, 直到十一世纪才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