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1~5题为单选,6~8题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2019·浙江测试)图甲为一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进行三米板跳水训练的场景,某次跳水过程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t=0是其向上起跳的瞬间。则该运动员从跳板弹起能上升的高度最接近( A )
A.0.38m B.0.80m
C.1.10m D.3.00m
[解析] 根据题述,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进行三米板跳水训练,v-t图象中t1~t2所围面积等于3m,设图象中每个方格代表位移x,则有4.5x=3,由此可知,图象中每个方格代表位移x=2/3m,该运动员从跳板弹起能上升的高度最接近x/2=0.38m,选项A正确。
2.(2019·黄山市普通高中高三八校联考)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斜面测量物体下滑的加速度。在斜面上取O、A、B三点,让一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先后经过A、B两点,测出A、B之间的距离x和物体经过A、B两点的时间t。保持O、B两点的位置不变,改变A点在斜面上的位置,仍让该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多次试验后得出-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B )
A.2m/s2 B.4m/s2
C.6m/s2 D.8m/s2
[解析] 设物体从O运动到B的时间为t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x=at-a(t0-t)2=at0t-at2,变形得:=at0-at,知-t图象的斜率k=-a,则得:-a=k=得:a=4m/s2,加速度大小为4m/s2,B正确。
3.(2018·云南师大附中七模)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点,之后又滑回至a点,c是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上滑至b所用的时间为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物块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与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B.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
C.物块下滑时从b运动至c所用时间为t
D.物块上滑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 物块由b到a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知tbc∶tca=1∶(-1),而tbc+tca=t,解得tbc=t,另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A错误,C正确;由于物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物块的加速度始终不变,大小为a=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B错误;由于c是位移中点,而不是时间中点,故物块上滑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不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D错误。
4.(2019·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市高三第一次调研)一辆公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A站出发运动至B站停止,经历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过程,设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匀速过程的速度大小为v,则( A )
A.增大a1,保持a2、v不变,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不变
B.减小a1,保持a2、v不变,匀速运动过程的时间将变长
C.增大v,保持a1、a2不变,全程时间变长
D.只要v不变,不论a1、a2如何变化,全程平均速度不变
[解析] 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则加速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v不变则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不变,故A正确;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个过程的位移分别为x1=vt1、x2=vt2、x3=vt3,如果减小a1,保持a2、v不变,则加速过程的时间t1=将增大,加速过程的位移x1增大,而减速的时间和位移不变,所以匀速的位移将减小,匀速的时间减小,故B错误;作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甲所示:
增大v,保持a1、a2不变,运动的时间将减小,故C错误;同理如图乙所示,v不变,a1、a2变化,则全程的时间将会发生变化,全程平均速度变化,故D错误。
5.(2018·湖南邵阳一中月考)一个步行者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赶一辆被红灯阻停的汽车,当他距离汽车25m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人能追上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m
B.人不能追上汽车,人车最近距离是7m
C.人能追上汽车,追上前人共跑了43m
D.人不能追上汽车,且汽车开动后人车相距越来越远
[解析] 设经过时间t两者速度相等,t==s=6s,此时步行者的位移为x1=vt=6×6m=36m,汽车的位移为x2=at2=×1×36m=18m,因x1-x2=18m<25m,故人不能追上汽车,人和车最近距离为Δx=25m-(x1-x2)=7m,故B正确。
6.(2019·四川成都名校联盟)甲、乙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2时间内( AD )
A.甲、乙两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B.甲质点做直线运动,乙质点做曲线运动
C.t1时刻两质点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0~t2时间内,甲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乙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 由甲、乙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可知,甲沿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沿x轴负方向做先加速后减速的变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B错误;根据位移-时间(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t1时刻两质点速度大小一定不相等,选项C错误;在0~t2时间内,甲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乙质点的位移大小,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在0~t2时间内,甲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乙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选项D正确。
7.(2018·河北定州中学调研)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t=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2,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D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t=8s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1.8m/s2
D.t=8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3.2m/s
[解析] 由图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线性变化,但图线不过原点,故A、B错误;根据图象可知a=1+0.1t(m/s2),t=8s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1.8m/s2,故C正确;在8s内物体的速度增加了×8m/s=11.2m/s,则t=8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3.2m/s,故D正确。
8.(2018·陕西榆林一模)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排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1=5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5m/s
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10s
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m/s
[解析] 汽车在10s内的位移x13=50×2m=100m,由x13=v1t+at2,代入数据解得a=1m/s2,故A正确;由v2-v=2ax有v-v=2ax17,解得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v7=25m/s,故B错误;汽车从第1根到第7根电线杆的时间t7==20s,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用的时间t37=t7-t3=(20-10)s=10s,故C正确;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v==m/s=20m/s,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计算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9.(10分)(2018·湖南郴州二模)如图甲所示是用光电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境,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的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重复做同一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
(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挡光片的宽度,读数为1.200mm。
(2)若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处,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b(填“a”“b”或“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更换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重复实验,记录三次数据如表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1.82m/s。
次数
挡光片宽/m
挡光时间/s
速度/(m·s-1)
1
8.000×10-3
0.0036
2.22
2
4.000×10-3
0.0020
2.00
3
2.000×10-3
0.0011
1.82
[解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为1.0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0×0.01mm=0.200mm,所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0mm+0.200mm=1.200mm。
(2)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当挡光片到达光电门处时,小车前端P刚好抵达b点,故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光电门测速的原理是,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即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地表示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所以挡光片宽度越小,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从表格数据可知,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的是第3次实验,故较为精确的瞬时速度为1.82m/s。
10.(20分)(2018·安徽黄山一模)如图所示,一长为200m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段内,已知OA=1200m,OB=2000m,求:
(1)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
(2)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最长时间。
[答案] (1)m/s2≤a≤m/s2 (2)50s
[解析] (1)列车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的过程中,
有0-v=-2ax,当位移最小时,加速度最大, 则有amax==m/s2=m/s2
位移最大时,加速度最小,则有amin==m/s2=m/s2
所以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m/s2≤a≤m/s2
(2)列车减速到停止所用的时间t=,可知加速度最小时,列车减速的时间最长,tmax==50s。
11.(22分)(2018·河北唐山二模)随着经济发展,乡村公路等级越来越高,但汽车超速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一些特殊路段都设立了各式减速带。现有一辆汽车发现前方有减速带,立即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减速至某一速度后开始做匀速运动通过减速带,然后再加速到原来的速度,全程通过的总位移为80m。汽车行驶80m位移的v2-x图象如图所示,其中v为汽车的行驶速度,x为汽车行驶的距离。求汽车通过80m位移的平均速度。
[答案] 8m/s
[解析] 设初速度为v0,减速后速度为v。
则v0=15m/s,v=5m/s
由运动学公式v-v2=2ax
可得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5m/s2
同理可得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2.5m/s2
由运动学公式v=v0-at
得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1=2s
同理可得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2=4s
由运动学公式x=vt可得匀速运动的时间t3=4s
则t总=t1+t2+t3=10s
则全程平均速度==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