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三历史复习 专题三 国家的统一
一、〔学习目标〕:1.能熟练说出我国历史政府巩固边疆的措施。
能用事实归纳说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评价;历代巩固边疆措施所起的作用。
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阻碍祖国统一的行为必将失败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历代对新疆、西藏、台湾等地管辖的措施。一国两制、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近代化探索历程 难点:评价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三、〔课前导学〕:请看课本自学,将下列“知识结构”中要求的知识点提炼出并填写在空白处。(10ˊ)
“温故篇”
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和边疆问题
西汉称新疆为“ ”范围:
张骞出使西域:前 年和前 年,两次出使西域。目的:
西北:新疆 西汉: 管理机构:时间: 年,设 ,意义(影响=评价):
陆上路线:
丝绸之路: 海上路线:
地位:
作用:
东汉: 和 出使西域,重新设立西域都护。 出使大秦。
平定叛乱:① ②
清朝: 设立管辖机构:
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五计划”修建 公路。
元朝: 意义=评价=影响:
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 ”称号
西南:西藏 清朝: 册封制度: 康熙帝对五世班禅赐予“ ”的称号平定————势力。
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地方设立( )
设立机构: 1727年,清( 帝)设 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1793年乾隆帝颁布《 》
制度化、法律化 乾隆赏赐“金奔巴瓶”形成 制度。
西藏和平解放的标志:《 》,西藏和平解放。
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 拥护和平解放:宗教领袖: 和谈代表
意义:
“一五计划”:修建 、 、 公路。意义:
香港:1841年,英军强占 。
港澳失去: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 》,割香港岛给英国。
香港、澳门问题:(外来侵略) 第二鸦片战争:1860年,签《 》,割九龙司。后租借新界
澳门:1553年葡萄牙占澳门
香港回归( 年 月 日)设立:
港澳回归 澳门回归:( 年 月 日)设立: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港、澳回归的原因:
元朝: 意义=评价=影响:
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第一次失去)。1662年 (民族英雄)收复台湾。
清朝: 康熙帝设立: (意义: )。1885年设立
东南:台湾 近代:1895年, ,签订《 》,割台湾给 。(第二次分离)
1945年 ,台湾回归。
近代史:中华民国时代: 1949年4月23日 , 退到台湾。(第三次分离)
前两次分离属于外来侵略(外交问题)第三次分离属于内政。
隔绝状态被打破:
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 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0年台湾成立 。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 。
现代史: “九二共识”表述“ ”,(核心为:一个中国)
八项主张:1995年, 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 的八项主张
世纪之交的两岸互动: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国共双方重申坚持“ ”,反对“台独”,
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历史性会面: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
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 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
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 方针:
阻碍因素:
有利条件:
中美关系正常化(核心问题)的前提是:美国只承认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认识。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都必须在一个中国的
原则下,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决反对台独,并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
分裂行为作斗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的基本方针。
提出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根本出发点: 。
“一国两制”含义:
实践成果:
意义: 。
认识:新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不得人心,
必将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各种民族分裂行为做斗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知新篇”
重点、难点知识适当拓展(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请回答:
①新疆在两汉时被称为什么?说出其地理范围。新疆最早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始自何时的什么事件?对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2)元朝时怎样加强对台湾管辖的?历史上又遭到了那些国家侵略?结果如何?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有哪些成功的实践?你认为当前阻挠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探讨篇”
5.师生共同探究(10ˊ)
(1)说出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名称、少数民族?他们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什么共同措施?有何意义?
(2)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近代化探索分别有哪些?这些探索的口号、主张、阶级派别人物分别是什么?各自又有怎样的局限性?
五、〔课堂小结〕:
新疆(西汉______________ 元朝_________ 清朝 (____________ )
西藏( 元朝 __________________ )(清 ___________________ )
祖国统一 港澳回归(方针 ______________ 时间 )
一国两制(含义 _______________ 实践 ____________ 意义 )
“检测篇”
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8ˊ) 一、选择题
1、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新疆行省 ④澎湖巡检司 ⑤台湾府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①⑤③②④
2、新疆古称西城,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3、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 年的《开罗宜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 )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中美关系友好 D.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4、下列史实不属于元朝、清朝对西藏管辖的是( )A.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B.清朝规定历代达赖、班禅经由中央政府册封C.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5、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6、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 ②行省制 ③“金瓶掣签”制 ④“三省六部”制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 D.②①②④
7、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域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元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 )A.打击倭寇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C.设立驻藏大臣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下列与此材料有关的人物是( )
A.郑和 B.康熙 C.郑成功 D.左宗棠
10、、“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1、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最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13.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14.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欧洲人对黄金和东方商品的追求,促成了地理大发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6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汹涌地向东方泛滥,而中国就成了它们的一个主要觊觎目标。葡萄牙人使用卑鄙奸诈的手段窃据了中国的领土。……英国殖民者和中国人初次见面便使用了后来所惯用的炮舰政策。——选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布……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葡萄牙人窃据的“中国领土”指的是哪里?(2分)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英国用“炮舰政策”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哪次侵略战争?又通过哪一条约割占香港岛?(2分)
(3)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被日本窃取的?宣言中的规定又是在中国哪次反侵略战争胜利后基本实现的?台湾与祖国分离的现状是哪次战争造成的?(3分)
(4)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作为中学生,你能为此做些什么?(1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士不同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1
图1
(1)元朝在图1画圈处设置哪一机构管辖? (1分)
材料二 1684 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设台 湾、风山、诸罗三县。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力 缺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由原来的20万增加到 200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功, 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回答设置台湾府的影响。(2分)
材料三 (1895 年)某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在5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军民共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抗敌御侮的斗志。——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的“某条约”是指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表现了台湾军民哪一爱国情感?(2分)
材料四
为了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 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 处的历史人物是谁?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面对这种现象,你的态度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18.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三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1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2分)
(2) 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 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2分)
(4) 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5) 美、日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19;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其中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护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三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
材料四
材料五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 但丁就是材料一“变革”中的一位巨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1分)请指出这次“变革”的性质。(1分) (2)请归纳材料二中《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不得摘抄原文,1分)
(3)材料三中“运动”的中心在哪里?(1分)这次运动给资产阶级带来什么影响?(1分)
(4)美国国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是由50颗白色小星组成的蓝色长方形。请你根据美国国旗指出美国国家的组成形式。(1分)
(5)美国自由女神像左手捧着文献这部文献的发表使北美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6)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给予林肯极高评价的重要依据是什么?(1分)
(7)材料五反映的这部文献所属国家进行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华盛顿像
美国国旗
美国自由女神像
林肯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