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世界古代史(1)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人类文明(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时世界古代史(1)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人类文明(7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1 17: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时】第1课时
【复习内容】世界古代史(1)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人类文明
【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①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②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③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④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⑤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⑥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⑦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⑧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考点辅导】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形成统一国家。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力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埃及奴隶主剥削、压迫努力的历史见证),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下游。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2、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漠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
(1)目的: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漠拉比制定了法典。
(2)内容:宣扬“君权神授”,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还规定了惩罚奴隶的办法。
(3)实质: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4)意义: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世界史上P9新月沃地、p10“汉漠拉比法典石柱”图
3、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即两河流域),古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所以四大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壤肥沃,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气温适宜,有利于早期人类生存。所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各个不同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3)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表格;见世界历史上册P11)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最著名的是雅典。
(2)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表现为:
A、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B、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3)评价:伯利克里毕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少数人口的奴隶主阶级才能享有。
6、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
(2)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逐步政府意大利半岛。
(3)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发动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
(4)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不久被杀。
(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7、日本的大化改新
(1)历史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外----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开始:7世纪中期,政变成功后,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2)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
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
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8、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1)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采邑制)。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罗马教廷的地位:在西欧,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
A、政治上------鼓吹神权高于王权,与王权分庭抗礼;
B、经济上------罗马教会接受国王的赐赠地产,再加上本身巧取豪夺,占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丕平献土);
C、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神权高于一切。
P29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9、西欧城市的兴起
(1)10世纪开始,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海湾地区、渡口附近、堡垒周围)
(2)城市自治的两种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法国琅城的例子)
(3)历史意义:
A、在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出现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B、在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城市还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国家的统一;
C、在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
(2010·江西)7.陈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B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0·山东威海)21.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l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国王是( )B
A.恺撒 B.汉谟拉比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2010·山东青岛)28.《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A
A.《汉谟拉比法典》 B.《民法典》 C.《刑法典》 D.《商法典》
(2010·山东青岛)29.“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但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却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当时的四个等级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B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010·广东深圳)24.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下图中的( )B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10·湖南岳阳)13.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010·湖南长沙)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C
A.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B.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 D.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2010·湖北荆州)15.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 )B
A.雅典卫城 B.金字塔 C.空中花园 D.长城
(2010·江苏南京)21.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刷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此人是( )D
A.伯利克里 B.凯撒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2010·江苏徐州)11.罗马共和同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D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2010·浙江杭州)4.由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B
A.古代埃及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罗马
(2010·山东东营)15.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印度的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2010·湖北鄂州)10.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2010·江苏泰州)1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C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2010·四川自贡)25.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B
A.汉漠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010·四川自贡)26.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8世纪中叶时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A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2010·广东佛山)12.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A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2010·湖北黄石)25.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D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2010·江苏常州)24.右图反映的是( )A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010·湖北孝感)30.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 )C
A.封建城堡的修建 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交通事业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010·江苏盐城)18.对右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二、填空题
(2010·四川内江)4.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 经过十年征战,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3世纪中后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马可·波罗是 (国家)人。
4.亚历山大;意大利;
(2010·山东青岛)4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代)开始的。秦始皇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古代埃及使用 文字,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使用 文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1.商朝;小篆;隶书;象形;楔形。
(2010·江苏无锡)30.最早诞生在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 ;希腊雅典在 ▲ 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0.古埃及;伯利克里。
三、改错题
(2010·安徽芜湖)12.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 】内打“√”,错误的在题前【 】内打“×”。(6分)
【 】(5)马可·波罗在元朝朝廷里任职,还到各地视察,他曾出使日本,他在《马可·波罗行纪》里记述了日本的情况。(5)【×】;
(2010·福建龙岩)24.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了奴隶社会。
24.错误:奴隶社会;改正:封建社会。
(2010·湖南长沙)1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14.F
(2010·湖南株洲)27.古代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2010·湖南娄底)25.《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材料分析题
(2010·湖南邵阳)2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政权更替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史上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6分)
材料二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存在的重要因素。汉字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等演变过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两个小题。(4分)
①材料二中的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②我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 除古代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的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人种、文化、宗教的更替,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都是如此。但中国的王朝却仅仅意味着坐天下者不同,其他一切照旧。这使中国文明获得了使西方史学家十分称奇的连续性。使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制度、文字、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缪人凤《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及启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两个小题。(7分)
①用直线连接下列文明古国与其相关内容,使之正确对应。
古埃及 种姓制度
古印度 金字塔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②归纳材料三中作者的基本观点,并用材料一、二中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21.(1)秦朝、西晋、隋朝和元朝。(2)①D;②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3)①古埃及——金字塔;古印度——种姓制度;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②观点: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史实:中国政权的更替并没有使中国汉字发生更替,汉字自古至今仍一脉相承。
(2010·山西)18.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 十一二世纪,西欧城市居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起初,琅城市民用巨款向城主赎买了自治权,但城主挥霍掉赎金后,背信弃义地取消了城市自治权。被激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后来,总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富裕商人和银行家,这些人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商业的发达?(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1分)
(3)宋朝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1分)
(5)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6)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1分)
18.(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1分)(2)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兴盛等)。(1分)(3)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1分)(4)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1分)(5)琅城起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1分)(6)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1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