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2 11:18:00

文档简介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课   青铜艺术的杰出成就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青铜,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属于青铜时代。大致了解青铜铸造工艺的过程。在想象、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划分青铜器种类。认识并欣赏部分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等,能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赏析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在识别、欣赏青铜名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欣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商周的青铜文明,的确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欣赏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欣赏能力。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讲解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欣赏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媒体:计算机与软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漫画,猜成语。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漫画《问鼎中原》和《一言九鼎》,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幅漫画画的是什么成语故事?
  (学生回答:问鼎中原、一言九鼎。)
  不错。问鼎中原是我们学习第二学习主题春秋争霸一课时学过的一个成语。。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除了这两个成语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和鼎有关的成语?
  (学生回答:三足鼎立、人声鼎沸、大名鼎鼎……)  
  同学们说了不少和鼎有关的成语,谁来告诉我鼎究竟是什么东西?
  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最初是一种炊器,多用于祭祀或典礼时盛煮鱼猪牛羊肉等食物,相当于现在的锅。到后来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今天我们除了要认识鼎,还要学习其他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又瑰丽的青铜艺术世界吧。
  (二)新课学习:
整篇课文分为三大版块:冶铸技术篇、器物分类篇和精品赏析篇,三大版块体现了青铜艺术的三个特点:技术高超,种类繁多,工艺精湛。三个版块是开启青铜艺术世界的三把钥匙。首先让我们进入冶铸技术篇。
  冶铸技术篇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根据提示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了解什么是青铜,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属于青铜时代。
(学生阅读后回答:青铜是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历史上称夏、商、西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教师在大屏幕上给出阅读材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提问:从阅读材料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和青铜有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
  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铸造的青铜重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
首先是把铜、锡、铅等几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放入坩埚中,加热熔化,然后将合金溶液灌注入陶范里。冷却后撤去陶范,再精心修饰,青铜器就制造出来了。
再通过一个计算题体会铸造司母戊鼎工程的浩大和工艺的精巧。
计算题: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溶铜11.9公斤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公斤,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3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
(学生回答:70个坩埚,140平方米,210个人)
文字介绍比较抽象,我们借助flash动画播放一个青铜酒器觯(zhi)的铸造过程,来形象生动的感知青铜器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播放flash动画:块范法铸造青铜觯的过程。
1、用特制的塑模泥土,做成一个跟待铸的觯外型一样的实心泥模,然后在上面雕刻花纹。
2、泥模干后,在上面分块翻制外模。外模依器型的需要,分成若干块。由于觯的形体比较简单,器身部分只用前后两块大模,在加上口部和底部两块模就可以了。
3、修整外模,加刻精细的花纹,并且控制花纹组织的均匀。
4、在觯模的底部,制作一个铭文模,以便铸成后,觯的底部会留有铭文。
5、在实心泥模的表面上刮去一层厚度,这样在外模和实心泥模合在一起后,两者间便会形成空隙。这层空隙就是待铸的觯的厚度了。
6、将内模和外模合在一起,以子母榫相互扣合,以免错位。并且留出喇叭形的浇口,然后用大约摄氏600度的温度,将泥模预热。
7、把熔化的铜液从喇叭形的浇口注入,浇口旁边有排除空气的小孔。
8、等待青铜溶液凝固后,敲碎铸模,取出青铜觯,然后再经过细部的修整、打磨,一件金光闪闪的青铜觯就完成了。
其他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也大致如此。
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归纳青铜器冶铸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巧夺天工或类似的表述)
我国古代先人利用巧夺天工的技术铸造出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青铜器的分类。
  器物分类篇
  学生用两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大致了解从用途上划分,青铜器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竞赛。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四组五类青铜器图片,分别是: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线归类,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大屏幕上进行连线,正确率最高的为优胜组。
游戏后教师引导提问:“青铜器是青铜冶铸技术的成果。它的价值首先在于实用。请想一想,除了刚才提到的外,你还知道哪些青铜器?”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归纳青铜器种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种类繁多或类似的表述)
  精品赏析篇
  在种类繁多的青铜器中有不少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珍品。在精品赏析篇中我们不仅会欣赏到一些难得的艺术珍品,还要初步学会赏析青铜器的方法。
1、四羊方尊(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
步骤(1):展示四羊方尊图片,学生整体感知。
步骤(2):教师引导提问:“四羊方尊究竟美在何处?”学生分组讨论,畅谈自己的感受。
步骤(3):教师引导观赏,介绍赏析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赏析:数据分析,整体欣赏和细节欣赏。并给出参考资料。
数据分析: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4.5公斤。通过数据,我们大致了解了四羊方尊的大小和重量。      
整体造型:四羊方尊整体造型别致奇特,整体器型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巧妙自然和谐得体。它集线雕、浮雕、立体雕塑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是我国上古文明的瑰宝。
细节欣赏:尊的颈部铸有蕉叶,蕉叶上的花纹叫夔形纹。夔是古代龙的一种,象征王权。蕉叶的底部饰有兽面纹,用狰狞的面目体现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可逾越。肩部有四条龙蟠缠在四周,尊的腹部分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突出尊外。羊大为美,含有吉祥的寓意在里面。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间都铸有棱脊,增强了造型的气势,使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体现出商朝的威严法度。全器上下线条光洁刚劲。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术,就很难达到整个器物浑然一体的效果。
步骤(4):学生归纳此尊的特点:造型奇特,纹饰瑰丽。
2、司母戊鼎(以学生模仿讲解为主)
步骤(1):展示图片,学生整体感知。
  步骤(2):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欣赏的感受,简单谈谈对司母戊鼎的初步印象。
  步骤(3):学生模仿上述欣赏方法,参照课文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在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从数据分析、整体造型、纹饰图案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讲解。
参考资料:
数据分析: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整体造型:立耳,柱足,腹长方形,形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纹饰欣赏:饰饕餮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此鼎据考证,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步骤(4):教师点评学生的赏析讲解。
3、三星堆青铜器(以多媒体影片播放欣赏为主)
首先是整体欣赏,让音乐、画面将学生带入一个青铜艺术的世界。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的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相同,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三星堆遗址就是长江上游地区中华文明最杰出的代表。它的奢华在许多方面为中原所不及,它是三千多年前傲视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南方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出土的各种器物,它们有的被神化了,而有的又具有写实风格,动物雕像形象生动,制作传神,植物的创作也似乎被注入了灵性,它们有的纯朴古拙,有的诡谲神秘,将怪异的"形"与神秘的"神"相结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然后是三星堆青铜器珍品欣赏,包括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青铜大立人,可以根据时间进行选择欣赏。每段影片之后都有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青铜大立人:青铜大立人身高172公分,加基座通高262公分,重180公斤。青铜立人像头戴华美冠冕,身披法带,穿龙纹左衽燕尾长襟衣,粗眉大眼,威风凛凛,双手夸张地握成环形,赤足佩脚镯立于双层方座之上,给人以高贵雍容、生动精美之感。他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是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领袖人物形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得出奇的双手,所执何物,费人猜思。
思考题:根据大立人的头饰和衣着,请判断他在古蜀王国中的地位,并说明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
青铜面具:青铜纵目面具,通宽138公分,通高65公分,眼球柱状向外突出长达16公分,最奇特的是它的招风大耳,许多年轻人把它视做外星人。古代史书中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这是否意味着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们真的是天外来客?还是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还是早期蜀王蚕丛的神像?甲骨文的古“蜀”字的上部象征纵目,纵目人像与《华阳国志.蜀志》有关蚕丛纵目的记载正相吻合。
思考题:发挥你的想象,除片中的说法外,此面具还可能来自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
青铜神树:通天神树全是用青铜铸造,高达384厘米,最上端的部分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神树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符合中国古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每枝朝不同方向弯成弓形,上面挂满了“果实”;神树上还有一条龙,从树顶上蜿蜒而下,栩栩如生。这棵神树结构复杂的造型、精美独特的工艺,可谓举世无双。
  思考题:猜一猜,古蜀人铸造这棵高大神树的用意何在?
(学生讨论后回答)
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归纳这些青铜器珍品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工艺精湛或类似的表述)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它是中国文化灿烂的篇章。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从原始阶段进入到一个文明的时代,青铜是这一时代鲜明的标志。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內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
(三)美文、美器欣赏。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物,同时富有感情的朗诵文章,让学生感受青铜之美,产生共鸣,得到情感的升华。
文章内容: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时,总感到有一种神力在震撼我的心灵,令我崇敬而流连----
它那硕大和精巧的形体,凝重和庄严的气质,无不显示出王权的威严、神权的尊贵;
它那和谐流畅的线条与通体巧夺天工的图饰,展示出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璀璨的思想。图腾之精神幻化出的巨力点燃了那个刚刚从蛮荒中蹒跚而来的时代的文明之光,并成为后来华夏民族坚强意志的巍巍大厦;
它那铜绿斑斑的外表,在久远的年代中剥蚀着,但那由血与火铸就的厚重历史的内核,却永远不会被风化。
由青铜器构成的青铜文明,始终昭示出英雄时代的辉煌和不灭的伟力;人的力量,历史的力量,时代的精神,使青铜文明灼灼发光,耀眼四射,恰如丰碑般的崇高而魅力不朽!
(四)课外拓展:
学生活动:1、“我是小小欣赏家”。学生回忆本课欣赏过的青铜器精品,然后选择一件自己最喜爱的大致画下来并运用这节课学过的鉴赏方法将欣赏时的感受写下来。
2、课后用橡皮泥模仿或创作一件青铜器,并在课外活动中交流展示。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也尽量避免干瘪的说教和严谨的理论分析,而尽量采用观看漫画、互动游戏、影片播放、问题讨论等符合青少年思维方式的方法,让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将历史知识与艺术欣赏结合起来是本课的特点之一,我将这一思路贯穿到整个教学当中,力求在历史知识和艺术欣赏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为本课的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欣赏青铜之美,领略艺术之美,感受历史的厚重,感知附着在青铜器物上的人的力量、历史的沉淀和当时历史文化的沉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能力要求之一。如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完三星堆青铜器珍品后提出的思考题:发挥你的想象,除片中的说法外,这个青铜面具还可能来自于什么地方?猜一猜,古蜀人铸造这棵高大神树的用意何在?等,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问题意识。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段和青铜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得到收获,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点评:
《青铜艺术的杰出成就》一课属介绍、说明类历史知识,教师很难用叙述、描写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容易出现枯燥、干瘪而难以激活学生思维,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结果。而饶振宇老师上的这一课,却别开生面,完全打破了程式化、概念化的教学模式,全课以“美”为统帅,以美的欣赏,美的教育贯穿于历史知识教学过程之中,使原本枯燥、单调的青铜器及其知识变得清新、活泼起来,并具有令人想象、流连、咀嚼、回味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在数字化平台上利用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色彩和可感性强的冶铸技术工艺图,创设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迅速获取信息,并积极思考,自主建构的较为真实的、生动的情景(而非简单的电子黑板),将学生融于流动美,立体美,和谐美的氛围之中,而使其轻松愉快地获得有关青铜文化的知识,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美和美的历史的教育过程中,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审美能力。该课把历史知识、审美情趣和数字化有机结合起来,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课件37张PPT。青铜艺术的杰出成就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看漫画
猜成语其它和鼎有关的成语
大名鼎鼎 三足鼎立
言重九鼎 革故鼎新
列鼎而食 人声鼎沸
中 国 青 铜 文 化冶铸技术篇 器物分类篇 精品赏析篇巧夺天工种类繁多精湛绝伦读一读  请阅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青铜?
2、我国历史上哪一个时期属于青铜时代?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阅读材料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阅读材料司母戊鼎计算题:
  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溶铜11.9公斤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公斤,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3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70个坩埚,140平方米,210个人)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ABCDEC
B
A
D
E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ABCDEB
D
C
A
E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ABCEDA
C
D
E
B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ABCDEC
E
A
B
D 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青铜器?精 品 赏 析数据分析: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4.5公斤      四羊方尊整体造型:别致奇特,整体器型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巧妙自然和谐得体。细节欣赏:  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是我国上古文明的瑰宝。
局部赏析(颈部)夔 纹兽面纹局部赏析(腹部)  数据分析: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整体造型:立耳,柱足,腹长方形,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纹饰欣赏:饰饕餮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此鼎据考证,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 发挥你的想象,除片中的说法外,此面具还可能来自于什么?  猜一猜,古蜀人铸造这棵高大神树的用意何在?  根据大立人的头饰和衣着,请判断他在古蜀王国中的地位,并说明原因。 它那硕大或精巧的形体,凝重和庄严的气质,无不显示出王权的威严和神权的尊贵。它那流畅的线条和巧夺天工的图饰,展示了工匠高超的技术和璀璨的思想。它那铜绿斑斑的外表,在久远的年代中剥蚀着,但由血与火铸就的厚重的历史内核,却永远不会被风化。
由青铜器构成的青铜文明,始终昭示出英
雄时代的辉煌和不灭的伟大的力量。人的力量,历史的力量,时代的精神,使青铜文明耀眼四射,恰如丰碑般崇高而魅力不朽!我是小小欣赏家画画写写 请在本节课欣赏过的青铜器中选择一件自己最喜爱的大致画下来并运用这节课学过的欣赏方法将欣赏的原因和欣赏时的感受写下来。课外拓展  请回家后用橡皮泥模仿或自己创作捏制一件青铜器,并在课外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课件35张PPT。青铜艺术的杰出成就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知识和能力
  知道什么是青铜,我 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属于青铜时代。大致了解青铜铸造工艺的过程。在想象、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划分青铜器种类。认识并欣赏部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青铜面具等,能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赏析的内容。
过程和方法
  注重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在识别、欣赏青铜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商周的青铜文明,的确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重点:
  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
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教法和学 法分析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总体上看,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干瘪的说教和严谨的理论分析不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但他们的自闭性小,有很高的参与热情,所以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用了欣赏、阅读、思考、参与、模仿、活动等寓教于乐的综合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注重创设情景和恰到好处的启发。
教学过程设计引 入正 文小 结问 鼎 中 原看漫画
猜成语一言九鼎看漫画
猜成语其它和鼎有关的成语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鼎足之势
列鼎而食 人声鼎沸 三足鼎立
中 国 青 铜 文 化冶铸技术篇 器物分类篇 精品赏析篇巧夺天工种类繁多精湛绝伦读一读  请阅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青铜?
2、我国历史上哪一个时期属于青铜时代?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阅读材料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阅读材料司母戊鼎计算题:
  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溶铜11.9公斤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公斤,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3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70个坩埚,140平方米,210个人)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说一说
除游戏中提到的之外,你
还知道哪些青铜器?精 品 赏 析数据分析: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4.5公斤      四羊方尊整体造型:别致奇特,整体器型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巧妙自然和谐得体。细节欣赏:  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是我国上古文明的瑰宝。
局部赏析(颈部)夔 纹兽面纹局部赏析(腹部)  数据分析: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整体造型:立耳,柱足,腹长方形,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纹饰欣赏:饰饕餮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此鼎据考证,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 发挥你的想象,除片中的说法外,此面具还可能来自于什么?  猜一猜,古蜀人铸造这棵高大神树的用意何在?  根据大立人的头饰和衣着,请判断他在古蜀王国中的地位,并说明原因。 它那硕大或精巧的形体,凝重和庄严的气质,无不显示出王权的威严和神权的尊贵。它那流畅的线条和巧夺天工的图饰,展示了工匠高超的技术和璀璨的思想。它那铜绿斑斑的外表,在久远的年代中剥蚀着,但由血与火铸就的厚重的历史内核,却永远不会被风化。
由青铜器构成的青铜文明,始终昭示出英
雄时代的辉煌和不灭的伟大的力量。人的力量,历史的力量,时代的精神,使青铜文明耀眼四射,恰如丰碑般崇高而魅力不朽!画画写写 请在本节课欣赏过的青铜器中选择一件自己最喜爱的大致画下来并运用这节课学过的欣赏方法将欣赏的原因和欣赏时的感受写下来。课外拓展  请回家后用橡皮泥模仿或自己创作捏制一件青铜器,并在课外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