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12张PPT+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课件12张PPT+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6 14:54:23

内容文字预览

13《短文两篇》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请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马南邨 ( ) 王粲 ( ) 咬文嚼字 ( )
2.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求甚解:
(2)咬文嚼字:
(3)因小失大:
(4)豁然贯通:
(5)开卷有益:
3.自读《不求甚解》,理解下列问题:
(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三、能力提升
4.文本探究(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
⑴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⑵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⑶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语言品析(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参考答案:
1.cūn càn jiáo
2.(1)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3)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4)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5)读书有好处。
3.(1)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2) 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3)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理解。
4.⑴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⑵“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⑶书要反复读。
5.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13《短文两篇》当堂达标题(二)
不求甚解
一、知识积累
1.请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马南邨 ( ) 王粲 ( ) 咬文嚼字 ( )
2.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求甚解:
(2)咬文嚼字:
(3)因小失大:
(4)豁然贯通:
(5)开卷有益:
二、拓展阅读
善读可医愚
①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②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③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3.本文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什么?
          
4.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一论点的?

          
5.作者将“医愚”与“善读”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6.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 

          
          
7.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象是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撕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是 ——我说:“ ”
参考答案:
1.1.cūn càn jiáo
2.(1)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3)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4)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5)读书有好处。
二、拓展阅读
3.“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是为了引出下文有关某些人对于互联网能代替书本的作用的解释。
“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互联网上的东西繁杂且有很多不适宜的内容,人们对于其选择的自由度非常大,但总的来说,网上的很多东西比较浮躁,错误很多,会给人们带来误解。因此,还要以书本为主,网络为辅。
4.论点是“善读之可以医愚”。文章首先提出读书的问题,第二段接着讲了“善读之可以医愚”。下面又以“开卷有益”为例,论述了善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的结论也是“善读之可以医愚”。
5.“医愚”与“善读”,作者主要论述“善读”。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引用名言,结合事实,恰当的比喻等等。
6.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一是,每个人的能力和需要不同,所以读书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二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有的图书有益,而有的图书则会给人以坏的影响。还指出第一:人们应根据各自需要有选择地读书。第二:人们应选择好书去读。
7.书是解药——我说:“书籍是一切痛苦的解药。”
13《短文两篇》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谈读书》中,我们大家最喜欢的那个句子吗?回顾《谈读书》中的读书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既然读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马南邨的文章《不求甚解》看看作者对这种读书方法持怎样的态度。
二、明确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三、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理解一下课题的含义。
解题:不求:不追求。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作者介绍: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在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3.文体知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和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这篇文章作者就针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驳论点)。或者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5.请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马南邨 (cūn) 王粲 (càn) 咬文嚼字 (jiáo)
6.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3)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4)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5)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度课文,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
(1)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并且开门见山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2)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因为断章取义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并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3)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说明读书要诀在于会意,而好读书又是会意的基础,如果不好读书谈什么甚解不甚解都没有意义。
(4)分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一是虚心,因为书不一定一读就懂,所以说“不求甚解”。二是着重在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5)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子,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即虚心读书,了解读书的精神实质(会意)。
(6)以诸葛亮为例子,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使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7)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即不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8)引用陆象山语录来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上一段的观点,不要因小失大。
(9)介绍读书方法: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
2.《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文章批驳的观点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3.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理清反驳思路)
(1)树靶子: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3)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4)援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活读、会意。
(5)引语录: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6)结上文: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五、细读课文,理解内涵
1.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明确:陶渊明的全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强调的是“好读书”的态度与习惯,“不求甚解”是说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一是表虚心,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明确: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出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了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4.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要活读,最后告诉我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六、明确内容,探究写法
1.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样的态度?他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明确:作者持赞同提倡的态度。他列举了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的反面事例;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正面事例。此外,还引用了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来证明读书要不求甚解这一观点。
2.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释“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七、课文小结
第一部分: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摆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二部分:指出“不求甚解”的含义,“不求甚解”:甚,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不应断章取解,用诸葛亮的例子来阐释“不求甚解”含义。
第三部分:亮观点——重要的书要反复读
本文的论证思路: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正确的读书态度:虚心、活读、多读、勤读
八、课堂小结
读书时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读书时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但是读书也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布置作业
完成达标测试。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
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
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虚心、活读、多读、勤读
课件1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3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学习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在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驳论点)。或者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请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

马南邨 ( ) 王粲 ( )
咬文嚼字 ( )cūn càn
jiáo 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求甚解:
(2)咬文嚼字:
(3)因小失大:
(4)豁然贯通:
(5)开卷有益: 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读书有好处。 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文章批驳的观点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
(1)树靶子: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3)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4)援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活读、会意。
(5)引语录: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6)结上文: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理解?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了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
本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释“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本文的论证思路: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正确的读书态度:虚心、活读、多读、勤读
谢 谢!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